加速绿色低碳发展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区域坚持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底色不断夯实。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四地的共同发力点。
上海市人大代表、金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蔡宁: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上海其实始终面临着一个先天劣势,就是“土地资源有限,林草碳汇不足”。对此建议,发挥上海蓝色碳汇在推进碳中和的优势作用,弥补上海客观存在的森林、草原等绿色碳汇不足。
做好上海蓝色碳汇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要从可持续发展、激励性补贴等方面出台上海促进蓝色碳汇发展的政策规划,在蓝色碳汇核算、交易等相关技术领域推进立法。并进一步加强杭州湾北岸等区域生态退化盐沼湿地的生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发布上海盐沼蓝色碳汇的质量报告,逐渐建立健全包含定量化监测体系、定价体系以及碳交易机制在内的蓝色碳汇基本方法体系。
对“金山城市沙滩西侧综合整治及修复工程”的研究显示,盐沼湿地相对于自然盐沼,可以吸附更多的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蓝色碳汇作用。据此,建议加强上海盐沼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蓝色碳汇的有机融合,提高上海蓝色碳汇储备,并尽快建立盐沼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利用经济手段,发展碳循环经济,利用自然循环的二氧化碳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滨海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
要推动上海蓝色碳汇的可持续发展,上海还需要增厚蓝色碳汇的技术人员储备、机构建设。
江苏省政协委员、海瀚资本有限公司主席赵式明:江苏造船产业发达,每年中国一半以上的船舶从江苏各地下水启航。近年来,低碳节能环保已成为航运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助力“双碳”是长三角一市三省义不容辞的责任,苏港之间绿色航运合作大有可为。江苏可以发挥优势造船技术,结合先进的新能源储能成果。
浙江省人大代表、科元控股集团董事长陶春风:塑料污染治理进入关键期,但相关政策在推动过程中仍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强制性法律法规少,行业内缺乏统一标准。尽管近年来国家多部委和浙江省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是缺乏配套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处罚措施以及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同时,新老标准各自林立,没有进一步统一和更新,市场和消费者使用标准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不仅如此,多数现行标准仅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标准的刚性度不够。对此建议,加快立法工作,促进相关政策落地;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打击伪劣降解制品。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为了更好支持安徽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议加强安徽省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谋划加速推进氢燃料汽车产业。安徽省应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重点支持氢燃料商用车技术开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发展,专项推动加入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增强氢能产业发展话语权。同时在新能源的应用和充换电服务上下功夫。
通过调研发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率先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范围路试及商业化应用,安徽省在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集群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建议,安徽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推广,完善法规标准和基础设施。有序扩大测试范围,支持省内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支持合肥、芜湖制定并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条例、城市道路建设标准和实施规划,加快建设合芜高速公路示范运行建设,推动已建、在建和规划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道路满足智能网联需求。
(以上代表委员的“声音”由本报记者白雪、缪晓琴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