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 推进边境地区职业教育院校建设
摘要:利用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开展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等服务,提高创收能力。合理利用经费,注重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馨 记者林强报道 1月23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哈尔滨华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全港各区工商联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北区工商联创会会长、香港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肖凯在会议期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加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推进边境地区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一、 积极采用跨境联合办学及产教融合办学方式
1、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培训计划及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及行业需求相符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和工作场景,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职业发展路径,为校方、企方、个人及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企业与学校间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 通过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方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加强跨境联合办学,高等职业院校与境外教育企业及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实现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和资源共享,包括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教师互聘等,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实习机会,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增加国际视野及竞争力。
二、 鼓励引导资金投入职业教育
1、建议设立国家及省级层面边境城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对职业教育学校及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积极进行投资;
2、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边境城市职业教育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优惠利率和贷款期限,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建设;
3、利用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开展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等服务,提高创收能力。合理利用经费,注重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三、 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1、提升边境城市职业教育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建设高速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设施;
2、推广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技术手段,推动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化管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
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学生、教师、课程、设备等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四、 加强人才服务及留用能力
1、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边境城市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扶持等服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及薪酬激励,提高人才待遇和福利水平,对优秀人才及科技转化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面服务如技术评估、市场调研、融资支持等,激发创新热情和动力;
3、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及服务,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人才提供知识产权申请、维权、法律及交易等方面的服务,做好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保障。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