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广州市政协委员肖国伟:建议南沙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2024-01-16 17:02 中国发展网 记者皮泽红

摘要:该提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南沙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肖国伟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南沙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建议》。

该提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南沙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当前,南沙科学城规划建设已获批复,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原始创新主力军、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南沙实施“芯晨大海”产业发展战略,已吸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沙集聚。目前,南沙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已超270个,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多家,入库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不断夯实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基础。

但是应该看到,南沙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相比,南沙科学城项目建设总体推进缓慢,存在众多不确定性风险。二是南沙在联动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面向国际科技招商集聚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缺乏有竞争力的硬招、实招。三是科技产业缺乏龙头牵引,产业集聚水平亟待提升。四是科技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要加快将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因此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省市区三方联合协同中国科学院,加快高标准建好南沙科学城,发挥好中国科学院系统、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平台在提升南沙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中的“龙头”和“中心枢纽”作用。一方面需要省市区合力,积极推动在广州的中国科学院、所尽快整体搬迁到南沙科学城,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广东省南沙工委机制作用,加快落实《南沙方案》中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统筹推进落地,针对省市区部署南沙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市科研基础设施、新建高端科研机构布局在南沙科学城,打造南部科学创新极,提升南沙原始创新能力,并通过与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等北部创新极的互动协同建设好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共同成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第二,借助港澳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先天优势,合力加快打造一批有资源、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结合南沙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和规划,与粤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是南沙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内容,也是南沙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关键支撑。南沙要在港澳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加快系统性的制度创新,推动科技企业与更多的港澳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在南沙设立研究机构或合作共建实验室创造更有利条件,并利用这些新型的粤港澳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资源逐渐汇集南沙。

第三,加快推动科学创新能力建设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南沙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领域,推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积极借鉴东莞推进“中子散裂城”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的经验,推进南沙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化转换。发挥香港科技大学科研成果的在地“溢出”效应,围绕港科大打造若干尖端科技产业创新园。发挥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平台效应,推动国际科学家、院士的科技成果在南沙落地孵化。遵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推动“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向南沙倾斜,多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

第四,发挥南沙“国际人才特区”的政策效应,把人才政策结合产业发展政策,构建创新人才的生态系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南沙要合理利用好广州留交会、CNBC全球科技大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平台资源,抓住欧美留学人才回流机遇,结合重点产业政策,制定有吸引力的专项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海外科学家、国际留学人才、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到南沙创新创业发展。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