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国企改革实现质和量双优
摘要:天津市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强党建、转机制、增活力、严监管,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见行见效,带来了积极变化。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 朱波 1月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坡,天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勇,天津市国资委副主任杨传胜,分别介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吴浩铭主持发布会。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坡介绍说,天津市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强党建、转机制、增活力、严监管,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见行见效,带来了积极变化。2023年5月6日,天津市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最终综合评估中,连续第3次获评A级。2022年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7%,2023年1—11月份同比增长13.9%,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态势。
高位谋划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202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30余家国有企业调研,召开推进全市国企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发挥更大优势,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立足大局加快高质量发展。对标对表落实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梳理形成重点任务82项、重点项目72项,专班化推动、项目化实施、清单化落实,重点项目投资累计达到882亿元。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中核二四公司等央企二级板块在津落地,市国资系统新引入央企项目投资总额60亿元。
全力推进“三量”工作增强发展动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累计盘活闲置土地房产约336万平方米,实现盘活收入约230亿元。策划形成40个重点资产盘活项目,21个项目实现开工,为中心城区提供产城融合发展新空间。渤化集团两化搬迁二期配套工程、食品集团东疆4万吨冷链物流基地一期项目、天津港30万吨级通用码头升级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开工。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继上一轮改革实现渤海银行、金开新能、卓朗科技、天纺标等企业上市,2023年,推动1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2家升层转板,4家上市辅导审核,5家推动定向增发。2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国国企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入选全国“科改企业”“双百企业”的天津国企户数达到12家。
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全面推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32家市管企业设置总审计师并向重点子企业延伸,推动总法律顾问专业化。建立完善监督协同机制,推进智慧化、穿透式监管,国有企业失控失管、财务会计信息虚假、融资性贸易、粮食购销领域等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担当彰显为民本色。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民呼我为、擦亮窗口”为民服务工作,各级国企今年以来受理群众诉求近460万件,办结率99%。在全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迅速组建8300人的抢险预备队,累计派出抢险人员3.8万人次,投入各类防汛应急车辆4800余部、设备装备6527台套,为全市防汛抗洪救灾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
“强根铸魂”全面加强国企党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施国企“强根铸魂”行动,建立监管企业四个维度、十个领域人才库和三个经营团队储备库,筛选258名年轻干部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吸引“好苗子”“新产业”扎根国资国企。
下一步,天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要求,以深入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推进“三量”“三新”工作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力争国企改革实现形神兼备、质量双优。
突出抓好“三量”工作。这是本轮国企改革的主要抓手,也是加快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在摸清企业存量资产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坚持“内容为王”“善建善营”,加强项目招商运营,培育集聚新兴产业、新型业态。要聚集资源培育增量。通过有效投资、扩大产能、成龙配套、上云上规上市、深化合作等方式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综合施策提升质量。围绕“六有”要求,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综合举措提高国企发展质量,深入实施“育精培优”专项行动,培育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注重发挥“三个作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是国有企业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完善国企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通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强重点领域的保障,我们可以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着力完善“三个机制”。机制性改革是国企活力的源头,是需要持续深化、久久为功的改革任务。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国有企业党委实质性把关能力。要完善新型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和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构建核心骨干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更好地营造“三个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改革的土壤,是影响国企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巩固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要营造放活管好的监管环境,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体系,推进“智慧化”“穿透式”监管。要营造强根铸魂的政治环境,深入实施“国企英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十个百名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党的领导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实干担当、激情奋斗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