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再突围

2023-12-26 17:3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全球产业链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为此,国内不少地方政府都将促进科创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本报记者 | 季晓莉

发展为上,改革当先。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共主持召开3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深改会”),内容涵盖各个领域,改革含金量不断提高。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来实现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是今年改革的重要底色。

针对科技创新、国企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今年的深改会重点突出。

多项改革政策汇聚科创力量

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为此,国内不少地方政府都将促进科创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例如,近年来的科创“明星”安徽省,今年持续推进科研类事业单位“大包干”管理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高标准建设“科大硅谷”、科技商学院等体系化平台;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清零”;依托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3个人才工作站,积极招引掌握“独门绝技”的经营主体和科研人员……

“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薪酬分配要同绩效紧密挂钩……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立足更好服务和支撑公共决策,营造人尽其才、富有活力、风清气正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环境”……今年深改会上审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都指向一个方向: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依靠经营主体、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更加依靠科学决策。

“这既体现了企业在我国创新体系里的地位在进一步提升,也体现出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更加依靠经营主体这一趋势。”江苏省南通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南通船舶海工业的发展历程正是证明这一趋势的好例子。

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23日,18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在位于南通的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开工,外国船东早早锁定12艘同型船舶订单。LNG船是运输—163℃低温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船舶,应用了气泡减阻等新技术,阻力更小,行驶更省油,货物维护性更优,天然气挥发率低于0.08%,与航空母舰、豪华邮轮同属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该船入围江苏省重大战略产品创新“揭榜挂帅”类项目,实现了南通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

今年深改会特别强调了要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拓展到改革领域,南通很好地践行了此项要求。过去,南通船舶企业创新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易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为此,南通瞄准产业创新协同难题,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政产学研合力“解题”,与长三角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共同推进跨区域产业协作、创新融通、园区共建。目前南通已建成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招商局重工等创新型企业,逐步发展出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支柱产业,在该领域集聚规模以上企业300余家,2022年实现产值1506亿元。面对船舶海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集聚全国约1/10船舶和1/4海工装备制造能力的南通,正依靠科技创新由“造壳”迈向“造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确保经济安全

国企改革是今年深改会的重点话题之一,国有经济管理今年首次被列入深改会议题之中。

第一次深改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

第二次深改会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第三次深改会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多位专家认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点浮出水面。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改革,是在原有改革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收取范围没有覆盖全国,未来会全覆盖,进而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多布局于整体利用效率高的领域,例如“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而自然垄断领域监管体制机制的改革,属于改革领域的扩大,通过加强投资监管确保国企围绕主业开展投资,加强反垄断监管确保不滥用垄断地位,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这一系列国企改革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以及维护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

今年下半年以来,江苏、北京、甘肃等地国资动作不断。7月25日,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讨班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10月,中国联通、中煤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央企积极谋划新一轮改革,多地也提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改革举措。

以开放促发展强监管防风险

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居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这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基石。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中国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11月10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一堂,短短6天,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84.1亿美元,创历届新高……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宽阔。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这些行动呼应着第二次深改会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文件提出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总的来说,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深改会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紧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当前的语境下,如何理解这句话?南通市上述负责人分析:“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意味着更加多元的利益格局。放眼全球市场经济规则体系,开放的多元格局必然要求监管部门强化依法监管的意识,及时更新监管理念,坚持内外一致,对境内外各主体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在同一规则下开展合作与竞争,形成‘多赢’格局。”在他看来,必须有更加注重监管的专业性、审慎性、稳定性,结合中国国情,并参考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完善监管标准、会计准则等制度和安排,才能使防范风险的能力和行业开放的水平相适应。

展望2024:改革开放延伸2023年深改会精神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

专家认为,上述2024年新政,基本上都是2023年深改会精神的延伸和具体化。例如最新的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放在扩大开放的同时保证经济、金融安全这一视角来看。

看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展望未来,我们不仅要应对“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极限施压,还应保持定力,始终有底气和信心。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