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加快实现“创百强 上千亿”目标 位列广东省县(市)经济发展潜力第1位
摘要:普宁市接下来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快实现“创百强、上千亿”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罗凯瀚、方展华、记者罗勉报道 12月18日,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2023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晓了全省县(市)、区经济综合发展力、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前15位。普宁市位列广东各县(市)经济发展潜力第1位、经济综合发展力第5位。
据了解,今年以来,普宁市认真贯彻省、揭阳市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按照“创先类”工作标准,凝心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在抓产业、强县域方面,普宁市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做大做强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与新兴产业“3+1”现代产业体系,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61亿元,增长5.1%,工业投资增长80.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6.3%,普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成功入选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培育库。加快产业集聚,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引进10个项目,新开工7个项目,被纳入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纺织印染中心洽谈引进6个项目,新开工8个项目,入选省特色产业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激发市场活力,1—10月份,社消零增长4.1%,新增市场主体29285户,各类商事主体达到11.46万户;电商交易额增长14.02%,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4.34亿元,提前超额完成揭阳下达的1.2亿元的任务。推进招商引资,签约114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达166.81亿元,其中开工90个,投产51个,产值贡献18.80亿元,新增税收贡献9451.61万元。
在抓环境、兴镇街方面,普宁市科学确定7个城区镇、4个中心镇、8个专业镇、5个特色镇、2个普通镇,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产业建设等“7+N”工作体系,实施项目挂图作战行动。推动各地比学赶超,率先制定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行动方案,谋划项目148个,已完工105个,实现圩镇样貌整体提升。成立培育提质专班,制定“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培育里湖镇典型镇以及什石洋村等15个典型村。
在抓集体、富乡村方面,普宁市确定一般发展类村247个,集聚提升类村146个,城郊融合类村70个,特色保护类村56个。打造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平台,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1.49万亩,开工建设5005亩高标准农田,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890亩,累计2.84万亩。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初步形成以南径镇等7个镇街为主的大棚种植区,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亩,加快推进里湖光伏及种植项目、洪阳国际花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在抓服务、促融合方面,普宁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在建道路交通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9.54亿元;“四好农村路”90.4公里建设任务已完工68.5公里。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目前主要水厂服务人口达16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08%。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种植苗木超21万株,开展道路绿化长度429.44公里,新增口袋公园32个。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实施教育项目44个,计划投入7.4亿元,预计新增公办优质学位1.6万个,创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着力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已开工建设14个项目,预计可提供床位3348张,3家公立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2个县域医共体均达到紧密型标准,成功创建省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三个最”,减少审批事项342项,减少办理时限636天,城市综合信用指数(9月)在全国383个县级市中排名第113名。
在抓改革、增活力方面,普宁市构建“1个指挥部办公室+6个工作专班+1个事务中心”的指挥体系,制定出台包括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绿卡”“工改工”、纺织服装“四名工程”等政策33个。落实结对帮扶,扎实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建筑企业结对帮扶镇村行动,实现24个乡镇街道企业结对帮扶全覆盖,启动帮扶项目15个。探索建立驻镇规划师制度,深入实施“双百行动”,目前东莞理工学院深入普宁市里湖镇富美村开展规划设计调研工作,与普宁市梅塘镇泗坑小学初步达成帮扶意向。
普宁市接下来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快实现“创百强、上千亿”目标。
《报告》依据2023年11月公开的广东统计年鉴,利用实地调研考察获取的最新发展数据以及对各地发展态势的观察,通过建立规模、水平、增长以及质量四个维度的指数,计算出相应各县域经济体的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最终通过构建的数学模型,得出全省57个县(市)以及45个县级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总体评价分值。为了使各(县、市)区更有可比性,《报告》未把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的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把57个县(市)和45个县级区分开评价。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