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两山论”指引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摘要:津南区结合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及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明确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做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 “作为绿色生态屏障的主战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津南区学好用好两山理论,持续打好用好生态、科教、会展三张好牌,将做实做强绿色生态标志区和精心建设天津绿谷,作为四区四谷战略布局的首要组成部分,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12月1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津南区副区长罗振胜介绍说。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津南区高水平高质量谋划了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一是统筹落实市级任务指标。津南区深入分析学习市级方案中关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任务,细致对照2027年底前绿色低碳发展主要指标,梳理涉及津南区相关内容,分别制定了落实举措,充分做到区级部署与全市要求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二是统筹谋划区级特色工作。深度把握全区产业结构特点,紧密对接以荣程钢铁集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在工作机制、项目挖掘、资金保障上予以重点支持。在体制机制方面,全面总结“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效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创新成果,找准津南绿色低碳发展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探索更多“两山”转化路径。三是统筹推进年度重点项目。按照边谋划、边推动、边落实的工作思路,津南区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和年度重点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将绿色低碳行动的远景任务目标和近期项目抓手统筹起来。特别是在年度重点项目谋划上,重点突出生产生活方式、能源、交通等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向和体制机制支撑,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示范效应,以具体项目为抓手,不断推动行动见实见效。
津南区结合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及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明确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做法。
坚持以生态屏障建设奠定绿色发展基调。2018年以来,津南区坚决落实天津“871”重大生态工程,将全区85%的面积纳入绿色生态屏障,是名副其实的“主战场”。高质量完成了造林绿化、水系连通与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十大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累计栽植乔灌木312万余株、地被70余万平方米,新增植树造林6.4万亩,先后建成了绿屏·八里湾、绿屏·辛庄湾、绿屏·咸水沽湾等重要生态节点,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充分利用绿屏现有资源,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乡村振兴”为主基调,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生态自然风光和稻耕文化遗存,加大乡村旅游的推动力度,进一步提升接待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联动乡村和景区资源,打造津南生态旅游特色品牌。
坚持以“双碳”目标引领社会低碳转型。2021年以来,津南区着力创建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以“两加、四减”为主攻方向,在产业升级、绿色碳汇上做加法,在工业、建筑、交通、社会四个重点领域能耗上做减法,经过两年的工作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服务重点用能企业荣程钢铁集团打造碳达峰试点,通过建设5G智能工厂、推进水面和屋顶光伏、提升“公转铁”运输比例等多种措施,走在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前列。该区成功入选国家城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试点区县,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超过94兆瓦。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二期项目先后完工,成为绿色低碳建筑的示范引领。进一步优化地铁公交接驳线路,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全面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成功搭建荣程集团氢能运输场景,累计投入200余辆氢能重卡。八里台镇西小站村、小站镇东西庄房村、双新街昆香苑社区成为低碳示范典型基层单位,零碳技术示范孵化基地入选天津市低碳(零碳)应用场景,通过广泛开展“双碳”新闻发布会等主题宣传活动,促进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以三大攻坚行动提升生态环境空间。近年来,津南区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与2017年相比,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65微克/立方米改善至38微克/立方米,累计改善42%,重污染天数由25天减少至6天,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至268天,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由33%提升至100%,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2022年被命名为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在绿色金融赋能方面,区政府与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重点支持绿色节能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对接区域内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作为全市首批试点,该区已编制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规划,初步核算全区生态产品总值,确定了以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为主、生态保护补偿为辅的价值实现路径。在生态资源市场化利用方面,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屏障特许经营权转让和绿屏运营试点,围绕八里湾建成区运营与专业运营公司对接,确定了运营方向,同时持续关注碳汇市场搭建进度,探索林地碳汇交易生态价值市场化。在科技资源支撑方面,用足用好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两张“好牌”,搭建绿色低碳领域合作交流平台,探索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机制。连续两年推出“揭榜挂帅”制度,累计征集“双碳”领域重点技术需求26项、“双碳”科技成果80余项,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进驻优质创新创业企业700余家。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