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双向奔赴共建“一带一路”越走越宽广
摘要:未来10年将拓展全球贸易合作,加强双向投资合作,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本报记者 | 田新元
近日,北京至老挝首趟跨境旅游专列开行,游客从北京出发,途经贵州荔波、安顺到达云南昆明,再沿中老铁路抵达老挝万象、万荣、琅勃拉邦等地,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境之旅。
中老铁路只是“一带一路”众多投资项目中的一个。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发展互利共赢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6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基本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从2013年到2022年的10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提出,未来10年将拓展全球贸易合作,加强双向投资合作,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中国企业踊跃“走出去”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跋山涉水的中老铁路全线167座隧道、301座桥梁,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被誉为“中老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开通了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运输范围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大幅增加了中老两国的经贸往来,也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中国通号、中国中车等央企在中老铁路建设中大显身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中铁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工程,包括“黄金大通道”中老铁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孟加拉国人民“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等,真正做到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
在“一带一路”沿线,涌现越来越多央企身影。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显示,10年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持续投入、广泛布局,在140个国家投资合作项目5000多个,成功打造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等一批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
国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效,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携手出海”。10年来,我国阔步迈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这为中国企业携手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央企、国企、民企之间,或是横向组团,或是纵向共链,或是软硬相成,在携手出海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力度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较好实现了供需匹配;二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明显提升;三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深入发展进一步稳定了预期、增强了信心。
外国企业“走进来”
有来有往,互通有无。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大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也纷纷投资中国,共享中国14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机遇。据统计,10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投资中国,累计对华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在华新设立的企业接近6.7万家。
“作为泰国在华投资企业代表,近年来天丝集团不断加大在华投资,拓展红牛在华业务,成为共建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共享一体化发展机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天丝集团中国区总裁曾森鸿表示,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东盟经开区生产基地已在下半年开工,项目总投资13亿元,标志着天丝集团在华投资计划的进一步落地。
印尼华侨企业金光集团APP(中国)在过去十年中也深度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金光集团APP在中国深耕的信心从未变过,而且一直在加大投入力度。集团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引进纸浆等原材料,生产的纸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160多个国家。”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说。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十周年专利统计报告(2013-2022年)》显示,2013年~2022年,共有115个共建国家来华提交专利申请,累计在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5.3万件和11.2万件,年均增速分别为5.4%和9.8%;中国共在50个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有专利申请公开,在共建国家累计专利申请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7万件和3.5万件,年均增速分别为25.8%和23.8%。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为共建国家来华投资兴业提供了更优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营商环境,无论是意大利、新加坡等创新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还是泰国、巴巴多斯等发展中国家,均通过加大在华专利布局强化经贸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外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增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中国经济新动能,为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币资产在全球也更具吸引力,推动了外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
近期,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开设了北京办公室。以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为代表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加速进入中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两只主权财富基金投资A股上市公司达53家。其中,阿布扎比投资局的A股持仓较上一季度增长30%。相比二季度,阿布扎比投资局的配置A股比重更高、投资个股更加集中。
推动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总价值972亿美元的项目达成合作协议,覆盖68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现代农业、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这充分展示了中外工商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丰硕成果,彰显了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工商力量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心。”中国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说。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表示,下一步,提升双向投资水平主要包括两方面:在吸收外资方面,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共建国家更多来华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更多国家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协议。同时,推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展望》提出,要加强双向投资合作。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树立中国投资者良好形象。深化国际产能与投资等经济合作,建立健全多双边经济合作机制,推进与相关国家规划对接、政策磋商、市场对接、项目合作,共享发展红利。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以共建国家为重点目标市场,因地制宜采取贸易、工程承包、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继续与有条件的国家搭建平台,拓宽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的市场化融资渠道。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健全配套措施,将法律法规确定的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制度落地落实,为共建国家企业在华投资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望》还提出,要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发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作用,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开展“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和“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支持企业在更多国家享受通关便利,为贸易投资人员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深化与共建国家多双边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合作,完善推广共建“一带一路”海关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对基础设施薄弱国家检疫实验室援建。深入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开展农业南南合作,探索共建一批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交流平台,推动建立安全、畅通、高效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链。
“一带一路”山高水长,投资合作行稳致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性地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资源要素、市场平台、实践经验和思想理念与全球发展场域对接,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双向促进中实现共同繁荣,为共同实现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接下来,继续坚守合作共赢初心,互惠互利,双向奔赴,必将为共建国家提供增长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建设美好新未来。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