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闪耀“一带一路”的中国品牌

2023-10-14 20:5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铁路建设者们铺筑发展振兴路,谱写友谊新篇章,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撒播到世界各地。图为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拍摄的轻轨蓝线上的一列轻轨列车。新华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铁路建设者们铺筑发展振兴路,谱写友谊新篇章,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撒播到世界各地。图为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拍摄的轻轨蓝线上的一列轻轨列车。新华社

编者按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大力推动中国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让“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路”“中国高铁”等中国名片享誉全球。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下,“一带一路”已被视为中国的国家品牌并被赋予独特的内涵。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本刊将连续推出两篇特别报道,从品牌建设视角看共建“一带一路”,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 付朝欢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自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新的一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跨国性、长周期的世纪工程,我们不妨从品牌建设的视角来回看第一个十年: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丝路电商”打开经贸合作新通道……“一带一路”为中国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开辟了一条“中国品牌,世界共享”的时代之路。

工程品牌:

搭起“连心桥”铺设“致富路”

10月10日,国新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特别讲到白皮书中的两个案例——中老铁路和雅万高铁。

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跨越山河,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第一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跨国铁路。从2021年12月3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到2023年9月初累计发送旅客超209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2536万吨,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大通道”,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中老铁路开行以来,累计招聘老挝员工3500多人,在物流、交通、商贸、旅游等行业间接为老挝增加10万余个就业岗位。

10月2日正式启用的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长度142.3公里,途经火山、断裂带、滑坡等重大不良地质,测绘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两地间的通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40多分钟。丛亮分享自己在网络上看的一个视频,“有记者在(雅万高铁)列车桌上竖起一枚硬币,这枚硬币在350公里的时速下稳稳立住了。这段视频传播很广,相关评论也代表了印尼各界对雅万高铁的广泛赞誉。”

不止是这两个案例。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现在,中国政府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马尔代夫的跨海大桥通行流量已达上亿人次,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的“非洲第一高楼”拔地而起,东非拥有了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当地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

这些优质的标志性工程,由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承建。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促进了基础设施的联通,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振华重工等标志性品牌,用实力赢得了国际市场的美誉。

物流品牌:

从“中欧班列”到“丝路海运”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阵阵驼铃拉开了中国与亚欧各国交往的序幕。如今,中欧班列嘹亮的汽笛见证着丝绸之路新的传奇。

开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已铺画时速120公里的中欧班列运行线86条,联通境内112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城市,以及沿线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城市。

中欧班列之所以受到欢迎,得益于其运行成本低、时效性强,精准地解决了跨境物流的痛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表示,在正常运价下,中欧班列运输费用可控制在空运的1/5,相比传统海铁联运节约8%~20%的综合物流成本。在运输时效上,中欧班列比传统国际铁路联运快1/3,运输时间约是海运的1/4。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最快运行速度1300公里/天,境外运行速度超1000公里/天,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小时。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中欧班列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以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动脉”,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

“丝路海运”品牌,同样值得关注。作为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丝路海运”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朋友圈”越来越大。上述白皮书显示,“丝路海运”网络持续拓展,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30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港口企业、智库等加入“丝路海运”联盟。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志平表示,“丝路海运”将打造连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黄金水道”,加大海铁联运发展力度,扎实推进东南陆海大通道建设,实现“陆丝”与“海丝”的高效衔接,推动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合作发展。

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让“丝路海运”红利更足,释放“丝路海运”通道效应?记者注意到,有关顶层设计对“丝路海运”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今年的计划报告也明确“不断扩大‘丝路海运’等品牌影响力”

商品品牌:

共享“买全球、卖全球”开放红利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了小米的品牌国际化步伐,海外“米粉”(对小米科技公司产品忠实拥趸的网络热称)群体不断壮大。除了手机,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也深受共建国家人民的喜爱。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走深走实,中国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让全球消费者共享“买全球、卖全球”开放红利。

据介绍,中欧班列在开行初期以数码产品为主,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国际物流运输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行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均增长26.3%。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长安号出口货物品类从10年前以“大长笨”的机械设备为主,发展为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品为主。进口货物品类则拓展到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红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中欧班列上货运清单之变,折射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成效。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已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0月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波兰的罗兹等城市借助中欧班列实现了向新兴物流枢纽城市的转变。100多家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中国公司在德国杜伊斯堡落户,“钢铁驼队”让“中国制造”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也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哈萨克斯坦的面粉等农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运销中国,使当地民众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丝路电商”正成为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引擎。经过6年多的发展,“丝路电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快速崛起,不断为中国和共建国家经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上述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3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同时中国-中东欧、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以及上合、金砖等机制下的电子商务合作都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