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都:梧桐茂兮 凤凰来栖
摘要:6月20日,咸阳市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如期举行,秦都分会场现场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25.51亿元。
中国发展网讯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以“双招双引”为抓手,量身打造含金量高、吸引力强、辐射面广的15条激励政策,全力贯通人才“引育用留”工作链条,为新时代秦都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激发用才活力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6月20日,咸阳市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如期举行,秦都分会场现场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25.51亿元。
以“人才兴咸”大会为契机,秦都区积极举办“院士专家县域行”等各类人才论坛、学术研讨、项目对接活动,邀请专家院士走进辖区企业,探索产才融合发展新模式。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秦都区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驱动”,围绕汽车零部件、输配电、光伏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整合资源定期组团赴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上门引才,聘请在外秦都籍知名人士担任“招才大使”“招才顾问”以才引才、以才引资,鼓励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人脉资源引荐人才,支持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开展有重大影响力的招才引才活动。同时,依托秦都“智汇原”、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急需紧缺”为导向,持续开展“拔尖人才”选拔工作,以特色产业招引高端人才和项目。
除此以外,秦都区深化推广“人才共享”模式,探索建立“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周末式”专家等人才引进模式,持续焕发各类人才加速集结、创新潜能加速释放的无限生机,展现秦都惜才爱才的诚意。
“我们采用组团上门引才、强化激励以才引才、拓宽渠道靶向引才等多种方式,并给予引荐者最高5万元引才资助,给予重大影响力活动承办单位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用实打实的政策干货激发招才引才活力。”秦都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姬晓荣说。
健全培育机制 深挖人才集聚“蓄水池”
“公司良好的员工培养机制,让我在参与多个省市区重点项目研发中得到了锻炼,也让我从基层职工一步步晋升到部门技术主管。”对于工作上的成长,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吴佩军如是说。
近年来,秦都区始终坚定人才自主培养的信心和决心,在制定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支持政策的同时,鼓励企业持续优化、完善职工学习、提高、晋升等通道,不断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2022年,首届“秦都英才”遴选公示,吴佩军光荣在列。
“秦都英才”是秦都区打造“阶梯式”人才培育机制的起点,以“双培双带双引领”为抓手,从政治、专业两方面对首届57名“秦都英才”进行针对性培养,为推选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提供后备力量。“秦都英才”每3年评选一次。
同时,秦都区出台“1+13”人才鼓励激励系列政策、《秦都区区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多措并举“育人才”,不断壮大青年人才队伍。
此外,秦都区还通过完善政府与高校(院所)人才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与高等院校、实训基地、培训机构合作,积极争取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通过开放科研平台、学术交流等形式,推广人才“订单式”培养,推动产学研全面发展。
涵养人才沃土 构筑产才融合“人才库”
截至2023年6月,秦都区现有“秦都英才”57名、“招才大使”13名、“秦都名医”10名、拔尖人才30名,文艺“领军人才”37名。人才引育之后,如何精准用才、温情留才更为重要。
目前,秦都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作用,以涵盖电子材料、装备制造、教育医疗等产业为主体,现已建成“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14个,成立名师工作室190个。
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展示平台,投资10亿元建成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智汇原”创新平台,建成学科带头人工作坊31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17个。
另外,秦都区出台《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秦都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强化激励扶持,健全服务机制,持续激活聚才“新动能”、构筑用才“大平台”、营造留才“好生态”。
大力支持各类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项目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对急需紧缺人才、评审认定的“产业领军人才”、持技术和成果来秦创业的海内外博士(博士后)等优秀青年人才,按照相应政策条件给予5万元至50万元资金扶持。对在秦设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科研机构,按照相应政策给予建站单位3万元至15万元资助经费。
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设立1000万元人才基金,每年列支1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建成人才公寓800余套,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8项最优措施”,全方位为人才提供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贴心服务。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秦都区正以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勇气,深入推进人才强区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侯勇)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