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山西财政服务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1+2”政策体系

2023-08-30 15:12 中国发展网 郭建军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泓清水入黄河”部署要求,建立权责清晰、切实可行、实施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苗锋 记者郭建军报道 日前,从省财政厅获悉,省财政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泓清水入黄河”战略部署要求,着眼建立权责清晰、实施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制定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和《“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资金监督办法》“1+2”政策体系,构建起工程项目从资金筹措、绩效管理到财政监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资金筹得到、用得好、出成效。

“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 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泓清水入黄河”部署要求,建立权责清晰、切实可行、实施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拓宽项目筹资渠道,明确资金来源路径,强化绩效监管问责,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强化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带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对公益性项目,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对准经营性项目,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配套支持;对经营性项目,建设投入以市场为主。

二是坚持省级抓总、分级负责

严格落实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关要求,强化省级财政牵头抓总作用,压实各级支出责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三是坚持创新机制、拓宽渠道

用好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探索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项目一体化实施,逐步完善政府有力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资金筹措机制。

三.  项目类型“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包含28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046亿元。根据事权和责任相匹配原则,划分了三种项目类型:将全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应急预警类项目,确认为省级事权,包含4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6亿元;将区域层面上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农林水领域项目和重大生态修复治理试点示范项目确认为共同事权,包含5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28亿元;

将直接面向基层、受益范围在市县辖区内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水利设施建设、水土保持、产业类项目,确认为市县事权,包含22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692亿元。

四.筹措机制

建立了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投入力度、强化市县支出责任、加强债券资金保障、吸引金融资本进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六大资金筹措机制。

五.资金保障

(一)对于省级事权项目,省级财政负责落实资金来源。

(二)对于共同事权项目,省级积极承担相应支出责任,市县主动落实地方投入。

1、自然资源和林草领域中央试点示范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各级出资责任。

2、农业领域项目,省级财政按照不低于整体投资额的50%承担主要支出责任,市级财政按照不低于整体投资额的15%承担支出责任(体制管理型省直管县项目,市级承担部分由省级负担),剩余部分由县级承担。

3、水利、林草领域项目,省级财政按照不低于整体投资额的30%承担支出责任,市级财政按照不低于整体投资额的15%承担支出责任,剩余部分由县级承担。

(三)对于市县事权项目,市县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省级财政给予奖补支持。

1、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改造、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业园区中水回用、尾水水质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市县辖区内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预警、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水土保持、水资源配置、河道综合治理、泉域保护和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湖生态化修复治理、湿地建设等项目,省级财政按照政府投资部分的10%和社会资本投资部分的20%给予补助。

城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省级财政坊照60省级财政按照60万元/公里标准进行补助。

2、生态环境领域的产业类经营类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政府负责建设融资,投入以企业为主,省级财政不予补助。

3、对能够实现自身收益平衡类项目,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资金支持。

4、对收益不足、难以实现自身资金平衡类项目,通过配套经营性资产与有收益项目进行“肥瘦搭配”、“延链扩面”等,统筹构建资金平衡的建设运营模式。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保障,密切协调联动   

要发挥各自工作专班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债券辅导、金融对接、EOD培训等工作,提高市县项目谋划、融资工具设计和资金筹措能力。

2、推进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

要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开工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入库储备,避免出现“资金等项目”情况。

3、严格项目审核,规范资金使用

要确保工程项目通过技术审查,规范使用财政资金,严把项目资金拨付审核关,严禁财政资金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

4、依法合规举债,防控债务风险

要依法合规举债,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严守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底线。

5、硬化预算约束,提升资金效益

要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6、注重监督管理,持续追踪问效

要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管理的及时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要加强资金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