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陕西汉中:筑牢联农带农硬支撑 拓展促农增收新渠道

2023-08-24 15:01 中国发展网 记者苟俊

摘要:做精叫响“味见汉中”“汉中仙毫”等农业品牌,着力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目前,“味见汉中”产品销售额超7亿元,“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43.23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调研期间指出,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党的二十大以来,汉中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居民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工程,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多点发力联农带农,多措并举促农增收,全力改善收入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一、“多维度”齐抓共管,凝聚促农增收向心力。促农增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各个领域,为整合力量、凝聚合力,汉中市坚持面上抓统筹、在精准调度上发力,建立市级领导抓统筹、发改系统抓协调、行业部门抓具体、工作专班抓落实机制,先后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若干措施”“任务清单”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周调度、月总结、季交账,构建高位部署、高点推进、高效落实的工作格局。线上抓条块、在工作推进上发力,把促农增收着力点聚焦到四项收入上,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促农增收条块工作推进专班,整合发改、人社、农业等部门力量,细分领域“抓行业”,合力下好“一盘棋”,一体推进就业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带动、集体经济等工作,形成协调联动、分工配合的推进机制。点上抓督导、在任务落实上发力,把促农增收成效作为督导调研重点,落实定期检查、反馈预警推进措施,适时组建市级联合调研组,下沉调研、解剖麻雀、破解难题,在督导检查中倒逼任务落实,在难点破解中找准增收路径。

二、“多形式”促进就业,筑牢促农增收硬支撑。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汉中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中之重。“拓岗+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定高校毕业生融入汉中计划,在招录招考、基层服务等方面拓宽政策性就业渠道,从专场招聘、校企联动等方面挖掘社会性就业线索,采取“点对点”推送信息、“一对一”就业服务,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地区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目前,累计帮助6436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汉就业创业、同比增长21.6%。“培训+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建立企业缺工、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三个清单,依托智慧招聘大厅精准推介就业岗位,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强力推动农村居民更好就业、稳定增收。目前,累计打造政校企合作实训基地49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3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发布就业岗位18万个,促进96.7万名农村居民就业。“兜底+保障”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针对脱贫劳动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8万个,充分发挥安置就业兜底作用;针对返乡农民工,采取社区工厂带动、本地企业吸纳等方式,促进6.2万名农村居民就业;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坚持排查一户帮扶一户,量身定制援助计划,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多领域”协同发力,增强促农增收带动力。汉中地理地貌呈“三山夹两川”之势,环境因素影响下农业发展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农村居民增收能力不强、渠道不多。对此,汉中坚持从产业引领、项目带动、集体经济联结三方面破题。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上下功夫,坚持因地制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全链条集约化发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元胡、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元胡亩均收益达到8500元左右,稻渔综合种养累计助农增收5021万元,茶产业带动茶农户均增收3000余元。在发挥以工代赈效能上出实招,全力推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两类以工代赈项目创新运作模式,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今年累计推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32个,组织技能培训1.73万人次,累计带动群众务工3.54万人次,发放劳务报酬6.14亿元,以工代赈工作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在强化集体经济带动上求实效,加大资金保障、要素供给、项目倾斜力度,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通过联村共建、村企合作、集体领办、资产租赁等方式,持续提升集体经济联农带农辐射能力。上半年,全市209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8亿元,其中960个村集体收益达10万元以上、占45.9%。截至目前,汉中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7家、省级116家,镇巴黎坝镇“联村共建”推动集体经济“破茧成蝶”做法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上专报刊登。

四、“多业态”融合发展,集聚促农增收新动能。为更好发挥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的先天优势,汉中市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拓展农村居民收入渠道的重要抓手,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效益,以“三变”改革为导向,支持引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入股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型”“农耕体验型”“休闲康养型”等农旅融合业态。目前,全市发展特色民宿700余家,创建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60余个,高水平打造汉家乐100个,20余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观光农业产业链。向挖掘乡村文化价值要效益,围绕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以汉中藤编竹编、宁强羌绣、镇巴苗绣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不断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汉中市生产性非遗产值258.81亿元,非遗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2万人,人均年增收1.14万元,成为拓展农村就业创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高质量庭院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向农工商贸融合发展要效益,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并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31家,带动当地用工2.35万人。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业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2000余个。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农村网络零售额达35.07亿元。做精叫响“味见汉中”“汉中仙毫”等农业品牌,着力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目前,“味见汉中”产品销售额超7亿元,“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43.23亿元。(苟俊)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