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严重压价、抄袭……民营企业的“内卷”如何化解?

2023-08-23 10:45 上海证券报

摘要:如何解困?这是当下民营企业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当前,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内卷得太厉害了!”

“有些人说外部环境严峻。但我最直接的感受还是来自行业内部,这几年内卷特别明显”……

在广东民营上市公司一线调研中,上证报民企调研小组从企业家的“吐槽”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内卷”。

内卷,放到民营企业家的语境中,实质上是一种“恶性竞争”,主要体现在严重压价、抄袭、恶意挖人等方面。愈演愈烈的内卷,成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非“链主”的中小民企难以避开的困境。

如何解困?这是当下民营企业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认为,破解内卷最好的办法,在于追求差异化竞争。即参与者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使得资源空间被打开。

“必须‘跳’出来!”多家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不甘心如此内耗。在他们身上,记者明显感觉到一股要摆脱同质化混战、另谋新空间的气象。

◎上证报广东民企调研小组

  “内卷”加深

“现在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卷,而且越来越卷!”鹿山新材董事长汪加胜快人快语,谈及所在行业的现状时,连连摇头。

从零起步,鹿山新材搭上了行业发展的快车,并在粘接材料细分领域成长为隐形冠军。热熔粘接材料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加上新能源、光电显示、复合建材等行业快速发展,当前热熔粘接材料行业的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2022年,鹿山新材营收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营收26.18亿元,同比增长54.63%,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公司净利润出现了同比下滑。一个主要因素是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产品销售价格下行。

除了相关行业及原材料成本周期性波动外,行业内卷加剧了价格战,从而导致盈利变得稀薄。

据悉,在新能源产业链上,虽然整体市场需求还在增长,但涌进来的竞争者太多,为了拿到业务,一些企业不赚钱甚至贴钱都敢干。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先打败竞争对手,再赚周期上升的钱,赚一波就跑。

“还是有不少人想挣‘快钱’,不想真正投入。”问及行业内卷的问题时,方邦股份董事长苏陟把手上的材料放到一边,说起了自己的“苦恼”。

“我们研发的成果打破了垄断,要去参与全球竞争,所以申请了很多专利。”苏陟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技术和发明专利的保护相对有限,国内不少同行一直盯着你,等你花了很长时间投入很多人力、物力或财力开发出成果后,便来抄袭、挖人、挖团队,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一些同质化产品,压价竞争愈演愈烈。”

不仅如此,竞争对手还有更多花样、更加隐蔽的手段来“挖墙脚”。

苦笑了一番,苏陟正色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非常重要。否则,永远在内卷。”

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在内卷,“链主”企业则显得乐见其成。“链主”企业不仅能更多地降低成本,还能使得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对其更加依附,从而使自身的话语权更大。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利乃至生存的空间,却被进一步压缩。

“不是材料企业主动想低价销售,而是下游电池龙头要求的,市场太集中,供应链没有议价能力。”一家锂电材料公司高管感叹道。

  “出海”弄潮

如何跳出内卷?“出海”是不少民营企业的共识。

“必须走出去!”日前,汪加胜出国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告诉记者,鹿山新材一定要去海外设厂,去离海外客户最近的地方。

在他看来,民企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出海”;中国产品要获得话语权、发展权,就必须走向世界。

当前,鹿山新材的产品已经销售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汪加胜意识到,要开拓更大市场、拓展更多客户,就要更加贴近客户、全球布局,跟紧世界前沿、跟紧市场变化,才能真正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下。

“眼下这一波‘出海’浪潮,和30年前截然不同。”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说。

“改革开放初期,‘出海’的更多是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贸易补偿)。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快速成长壮大,到了技术‘走出去’的时候了。”孙志强说。

瑞松科技自身就是一个例子。瑞松科技的成长,便是从学习日本企业的经验开始的。经过一系列消化、吸收、再创新,积累了丰富技术和服务市场的经验,2012年,适逢诸多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瑞松科技成立,向汽车零部件、一般工业、3C等行业拓展,为其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凭借智能制造场景下的丰富经验,瑞松科技正向全球车企推广柔性制造技术,也经常接待前来交流学习的国外同行。

深耕稀缺高端电子专用材料行业的苏陟,是一名“出海”的“老船长”。苏陟深知,“出海”如同上战场,战场上需要武器,企业要“走出去”拼杀,就要用专利作为武器。

近年来,方邦股份投入超10亿元研发新产品,不少研发成果打破了海外企业垄断,这让他“出海”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全球市场,是这些技术成果的舞台。”苏陟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接触了多家国际消费电子头部企业,它们并不在意企业来自哪里。只要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就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

  创新“护航”

跳出内卷靠“出海”,“出海”发展靠创新。

很多企业之所以敢于“出海”、乐于“出海”,其背后有过硬的自主创新技术支撑。

致尚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刚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来到公司总部大楼前,记者远远看到欢迎屏上显示着欢迎国际龙头公司META前来交流的信息。

说到优势产品时,致尚科技董事长陈潮先将一颗颗黑色小方块发到记者的手中,这正是AI算力所需的零部件——MPO插芯。

“别看它这么小,但技术门槛很高,市场前景和空间很大。”陈潮先介绍,致尚科技专注于精密电子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完善的新产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以及先进的模具开发能力,并自主研发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模冶具,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及时有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由此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陈潮先说,真正的竞争,是在海外市场上进行竞争。

在他看来,走出去,贴近国际头部企业和客户,紧跟龙头的创新脚步和创新理念,企业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壮大。

“要打破自己。”谈及创新,大富科技董事长孙尚传语气激动。

孙尚传创业之初,是为海外客户代工,被要求购置数控机床。当他在海外购买时,对方开出了让他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

“必须研发属于自己的数控机床。”2005年以来,孙尚传在数控机床领域持续投入。如今,大富科技可以使用自己的数控机床生产自主研发的滤波器,用自己的机器人调试组装滤波器了。

在大富科技位于深圳宝安的一个车间内,一边是属于自家人(大富科技旗下配天智造)的数控机床,一直在忙个不停;另一边则是之前从海外购置的机床,被冷落在旁。

大富科技副董事长童恩东介绍,目前,配天智造不仅为国内通信射频领域的同行提供专业机床,而且也被美国、意大利等国企业采购,行业占有率超50%。

(调研组成员:雷中校、闵卫国、全泽源、朱文彬、潘建、王玉晴、柴刘斌)

责任编辑:刘维

(原标题:严重压价、抄袭……民营企业的“内卷”如何化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