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彰显更大成效
摘要:出台《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50个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应当履行的232项工作职责,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纳入政绩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290天提升到2022年的338天,国考河流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57.1%上升至2022年的92.3%,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7.2% ……” 一幅天蓝水碧、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大连正在努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近年来,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高位推进,全方位引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2019年以来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在成效考核中评为优秀等级。2022年度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是通报表扬的唯一副省级城市。
生态立市,高位推进美丽大连建设
突出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陆续出台《关于加快绿色发展提升环境品质的意见》《关于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把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列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重点任务,未来三年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求突破见实效,让绿色成为大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共建共治。每年召开全市生态委大会研究部署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50个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应当履行的232项工作职责,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纳入政绩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突出协同增效,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巩固。突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推进钢铁企业、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和燃煤锅炉整治,精准有效开展污染天气应对行动。细化落实裸露地块、裸露山体、矿山整治三方职责,建立动态清单、定期调度、线索移交、整治复查“四项制度”,合力深化山体破坏治理和扬尘整治。
突出“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提升控源截污能力,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97.6万吨,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46%。积极推动英那河、大沙河和登沙河上、下游4个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将增加亲水空间与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力推进碧流河、英那河等8条国考河流美丽河湖建设,碧流河水库申报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面完成乡镇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27处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和隔离防护设施同步完成建设。
突出源头监管,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监督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健全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出台大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实施细则等程序性文件,在省内率先实施“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无废工厂”“无废绿岛”“无废港口”“无废景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提升至74.64万吨/年,全市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5950吨,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优化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打造“阳光、便利、可预期”审批环境。出台18条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措施,实施14条支持振兴发展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措施,整合优化常用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
打造“文明、规范、有温度”的执法环境。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三年来共有百余家企业获益,社会反响良好。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对7大类19项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免罚事项位居全省首位。
推进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12个产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园整体审核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名单。大连市成功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