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陕西府谷:工业强县糜黍飘香 ——看府谷县如何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2023-08-15 15:38 中国发展网
陕西府谷县 粮食生产

摘要:污染降下去,农业绿起来。该县开展面源污染全要素全链条防治,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修复及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县域农业生态建设持续向好,初步形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府谷模式”。

中国发展网讯 仲夏时节,走进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的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粮食作物更是长势喜人,为增产丰收夯实了基础。作为工业强县,府谷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但这里农业发展也如火如荼。府谷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坚定不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让工业强县实现糜黍飘香。

2022年,府谷粮食播种面积达56万亩,粮食产量达7.6万吨,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499元,均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质效走在全市前列,探索出资源型城市稳定粮食生产新路子。

守住耕地端牢饭碗 解决“撂荒地”问题

六月的孤山镇岳家寨村,集中连片的农田里玉米、谷子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的撂荒地已变为良田。

像岳家寨村一样,通过村集体兜底保障撂荒土地“应耕尽耕”,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是府谷县整治土地撂荒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府谷县聚焦粮食安全,将撂荒地整治作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防止“非农化”,充分唤醒“沉睡”资源。

该县用政策激励治“撂荒”,出台《府谷县从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行“田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三级田长”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

同时,干部带头治“撂荒”,支持鼓励干部职工利用好闲置耕地,大力实施粮食种植,引导干部职工督促亲属不撂荒、不闲置耕地,协调做好土地流转、代耕代种,鼓励种粮大户、村集体进行整合种植,实现耕地不荒、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此外,高效管制治“撂荒”,采取“1+N”包保方式,由干部对未种粮或种粮物资储备不足的农户进行动员引导,对弃农经商、长期外出务工等无力耕种农户的耕地进行托管并复耕复种,提高撂荒土地利用率。

府谷把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和合作社流转作为撂荒土地整治、复垦生产、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力推动耕地撂荒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防止“非农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昔日“沉睡”的山村撂荒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目前,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3.13万亩。

夯实基础注重效益 解决“有地不好种”问题

在麻镇、孤山、木瓜等乡镇的高标准农田基地,农田集中连片、开阔平整,大小沟渠纵横交错,远眺平坦无垠。

“得益于农田高标准改造,实现耕地、播种、收割全程机械化,排灌顺畅,旱涝保收。”种粮大户张飞指着田边沟渠感慨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作用,收成才能保住。

府谷县地处黄河土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坡陡沟深的地形地貌,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2021年,府谷着眼长远,面对质量差、碎片化严重的耕地,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方面建设内容,科学建设高标准农田,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该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等现代农业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标推进。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25万亩,建成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31万亩。今年,预计新增高标准农田5.5万亩,旱作节水农业1.68万亩。

同时,该县转变经营方式、提升生产效益,建设与管护并重,推动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探索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共管模式”、新型经营主体“托管模式”有效管护模式,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土地流转率由2.5%提高到了60%以上,2022年全县流转土地面积72515亩,其中“共管模式”流转土地28998亩,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托管模式”流转土地33520亩,种粮大户流转土地9997亩。

府谷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持续发展种粮大户,就地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着力支持散户种粮,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引导无种粮能力或种粮意愿不强的农户流转土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推进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建成杂粮加工龙头企业13个,糜子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总产量2.7万吨,产值2.1亿元;谷子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3.1万吨,产值3.4亿元。

如今,低效“巴掌田”变身高产“连片田”,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种地人期盼的“泥不下山、水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在府谷逐步变为现实,每亩增收粮食150至240公斤,迸发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

科技赋能专家助阵 解决“质效不高”问题

在府谷,每一粒糜黍,都是一场农业时代秀。

播种机飞速驶过,一排排整齐的田垄上种下了粮食;无人机垂直起飞,低空盘旋喷洒农药;水肥一体化实施,在灌溉的同时完成精量施肥……府谷将粮食种植变得更高产、高效。

该县突出科技,成功申报“旱地糜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为糜黍产量低、品质差、栽培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引领陕北旱作农业糜黍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全国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深入推进木瓜镇黄米产业强镇建设,贯通生产、加工、销售,做大做强小杂粮加工流通业。

污染降下去,农业绿起来。该县开展面源污染全要素全链条防治,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修复及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县域农业生态建设持续向好,初步形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府谷模式”。

府谷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筑牢粮食生产根基,调动农业农村人才在带头致富、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技术人才,与县农业(糜子)专家工作站、农业农村系统农技人员,联合组建糜子育种技术攻关团队,在推动地方粮食种植的同时,促进技能人才“传帮带”。

在农技助增收增效方面,实施膜际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开展省时省工、抑制杂草、节水高产、减少白色污染等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加快转化,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应用遍地开花。提高智能农机化水平,2022年以来,重点推广电动糜谷播种机、花生收获机、饲料粉碎颗粒机、单棒玉米收获机、多功能打场机等各类新型农业机械2000余台。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农机拥有量为47849台,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25.89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7%。(吴杰 张峭 郭玉慧)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