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2023-07-13 16:0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经济学知识体系

摘要: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仅要回应“熊彼特之问”,更要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时代是出题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个大写的题目就是中国式现代化。

张卓元

自20世纪初严复翻译《原富》以来,经济学作为西学之一支传播到中国,至今已逾百年。长期以来,中国人都是经济学的小学生,中国经济学的初期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学习借鉴之路,学习的对象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包括西方经济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世界所关注,中国经济学开始有了自己的底气和灵魂,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探索。

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虽然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减贫奇迹等举世公认,但关于中国的伟大叙事还没有在理论上得到系统总结和升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还较为弱势。回应“熊彼特之问”(即经济早熟但理论滞后),将中国经验升华为中国经济学,进一步指导中国未来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学人的责任担当。

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根本上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个“自主”主要体现在: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这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晓晶研究员的专著《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阅读之后,深感这本新著称得上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有益尝试。

该书围绕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当代经验,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历史基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未来愿景,试着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遵循,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危机和现代经济学演进为参照,彰显了中国经济学基于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和理论自信:从“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把握稳定化政策的中国特色,从即将跨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新阶段把握中国版发展经济学的特质,从理论上回应中国式现代化把握中国经济学的历史使命,由此展开了中国经济学的新探索。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一典型的赶超型发展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赶超型发展创造了增长奇迹、减贫奇迹,但也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即经济社会发展诸种形态的高度浓缩与叠加,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跨越、叠加过程中的扭曲、张力以及各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这些是“快速成长”的烦恼,是对后发赶超型现代化面临挑战的真实写照。中国经济学需要对此作出理论回应。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仅要回应“熊彼特之问”,更要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时代是出题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个大写的题目就是中国式现代化。

希望张晓晶的新著能够引发更多的讨论,把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一宏伟工程不断推向深入,着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