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加速老区振兴发展
摘要:建成高标准的7×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进驻7个部门12台自助服务设备30余个服务事项。试点“一业一证一码”改革,颁发全市第一份行业综合许可证。
近年来,金寨县聚焦发展第一要务,不断试点创新,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力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狠抓“双招双引”,推动优化环境从亦步亦趋到放眼未来
一是夯实平台,筑巢引凤。集中精力打造开发区经济总引擎,开发区面积由1.42平方公里拓展到57.9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86个,其中规上企业124个,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2家,位列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第37名。大力推进“双创”平台建设,建成金梧桐创业园、总部经济园、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互联网+”电商大厦4大平台,“金梧桐”创业园成功申报“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金寨总部经济园引进100余家企业入驻,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打造大别山茶城、中国药用菌、特色农产品三大市场,产业涵盖大别山片区3省6市36县的中药材、茶叶等农产品物流交易,“互联网+”大厦进驻电商企业56家,大别山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
二是创新驱动,增强动能。坚持把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之源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4家、工业设计中心7家;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家、省市绿色工厂9家、安徽工业精品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建成5G基站600余座。
三是精准定位,招大引强。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理念,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链主招商、商协会招商等,逐步从“招商引资”走向“招商选资”,先后引进华润集团、正威集团、阳光照明、雅迪集团、春兴精工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金寨。雅迪集团从2018年入驻金寨以来,先后引进配套企业22家,初步建立本土电动车企业供应链体系,正在打造中国·中部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2012年以来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75个,连续8年位居六安市招商引资考评先进位次。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办事方式从循规蹈矩到敢闯敢试
一是转变思维,率先试点。2017年,金寨县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组建县级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规范行政审批标准,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容缺审批”“办好一件事”等审批制度改革举措,大大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改革试点入围2019年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创建项目。金寨县行政审批局连续两次荣获安徽省数据资源(政务服务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二是放管结合,提升效率。大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提高审批效率。探索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精简整合,将社会投资小型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探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专窗事项跨区域线下通办。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县级1757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腿”事项占比达到99.15%。建成高标准的7×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进驻7个部门12台自助服务设备30余个服务事项。试点“一业一证一码”改革,颁发全市第一份行业综合许可证。
三、强化为企服务,推动服务质量从坐等来办到靠前帮办
一是拉高标杆,强化保障。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浓厚氛围,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强化服务,从营商环境最突出的短板弱项抓起,对标对表江浙沪先进地区,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树立争创一流的进优意识。实行县领导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三三制”工作制度,成立招商服务局,加挂“安商服务中心”“引才招工中心”两块牌子,将为企服务工作纳入县重点督办事项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对接要素,有求必应。出台《金寨县支持“双招双引”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实施“金凤还巢”工程和集中送工活动,为返乡就业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精细化服务,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制定出台《金寨县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十条财政奖补政策》,开展金融助企“五进”活动,建立“主办银行责任制”,创新开发“园区贷”“链式微循环贷”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出台企业物流、燃气补贴政策,加快寄递物流中心、检测中心建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三是完善机制,纾困解难。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包联走访及“千名干部联万企”活动,集中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现场办公活动,采取企业家“沙龙”“活动日”“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企业家交流沟通,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企业诉求(问题)受理机制,实行县主要领导“集中办公解企难”月例会制度,2022年以来解决各类企业诉求(问题)2372个。加强行业商协会建设,组建经济开发区商会,参加企业达108个,推进园区企业实现抱团发展。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