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区2074个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摘要: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36.5%以上,市辖八区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年底前市辖八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记者从大连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城区3204个公共机构、3916个经营区域、83个公共场所、2074个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一季度生活垃圾产生总量51.83万吨,其中可回收物9.22万吨,厨余垃圾10.05万吨,其他垃圾32.56万吨,有害垃圾7.9吨,一季度末可回收利用率超过37%。
今年,大连市发布了《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着力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打造垃圾分类样板小区,推动垃圾分类“真分真运”;改善分类投放环境;建设中心城区垃圾“不落地”试点街区,实现投放收集运输无缝衔接;提高厨余垃圾分类成效;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今年,按照“分类设施齐备、收集管理规范、居民分类投放、收运链条畅通、分出成效显著”的总体标准,在全市城区打造不少于232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年底前,市辖区垃圾分类样板小区覆盖率不低于10%,外市县不低于5%;样板小区居民数占本辖区居民总数比例与样板小区覆盖率相当。
建成一批标准化厢房。按照《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厢房建设管理指引》标准,今年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标准化厢房建设,各地区新建改造不少于438座垃圾分类标准化厢房。
建设5片中心城区垃圾“不落地”试点街区。大连市将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各建成一片垃圾“不落地”街区,在试点街区严格推进“撤桶入户”,撤除室外垃圾箱桶,取缔商户、单位公共区域私设垃圾点,试行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模式。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36.5%以上,市辖八区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年底前市辖八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推进终端设施建设。大连市将深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落实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制度;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开展“光盘行动”;限制过度包装,加快推动企业贯彻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进度;强化快递包装治理;做好商务文旅领域减量,全市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严格执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倡导低碳生活,将源头减量纳入各类示范评比和绿色创建标准。完善资源回收网络,提升社区回收服务便捷度,打通“两网融合”居民端“最后一百米”。同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