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要建设好治理好需要做到“五化”
摘要:在理论上,高品质社区建设涉及诸多领域,故应从多维度视角进行解读与探讨;在实践中,高品质社区发展亦应是多样态的,故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社区。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2022年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社区共计约60.6万个,其中农村社区约48.9万个,城市社区约11.7万个。日前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城市社区蓝皮书: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报告(2022)》指出,如何把这些社区建设好、治理好,是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事宜。专家分析,在理论上,高品质社区建设涉及诸多领域,故应从多维度视角进行解读与探讨;在实践中,高品质社区发展亦应是多样态的,故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社区。
宜居化
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区。同理,社区(居住社区)更应如此。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将“建设包容、安全、有复原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伴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场所(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超越“有无”问题,转而关注“宜居”“品质”问题。
吴良镛院士曾指出,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区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场所,社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出发点是基于居民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意义上,宜居化最核心的应是居住其中之人的感受,是让居住在其中的人能够乐在其中,让居民或业主产生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未来,一个人和他居住的房屋属于哪个城区、街道办事处甚至社区居委会或许将变得不再重要。相比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加入了哪个住宅小区,这个住区具有怎样的性质,小区的成员能够从社区发展中得到什么,这才应是宜居的真谛。
精细化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分析,“精细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和更新治理领域中的一个新兴词语,与传统“粗放型”管控相比,强调在现代社会治理过程中,要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多元协同、技术应用和制度保障等手段,解决自治、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问题,最终达到有效治理的目标。
从世界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城市治理水平特别是中心城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新时代以来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城市全周期管理也要求实现精细化治理。在这种意义上,只有下足“绣花”功夫,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才能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更加美好。现实生活中,“小社区连通着大国家”。社区作为城市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既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体现精细治理与“绣花”功夫是否有效衔接的关键“末梢”环节。当然,这更考验一个一流的城市是否有一流的社区治理能力,并通过一流的社区精细化治理让一流的城市再度升华。
绿色化
新时代以来,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愿景,已经稳步在我国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渐次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全国各地以建设绿色家庭、绿色院落、绿色小区、绿色街区、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为代表的绿色生活理念及方式日渐深入人心,全社会绿色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时代逐步过渡到“存量”时代,发展重点也日渐由新城建设逐步向旧城功能完善、城市健康运行、人居水平提升等方面转变。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生态、健康的宜居社区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质上,创建绿色社区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居住社区及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人居环境。在这种意义上,未来高品质社区的建设发展及生活方式也必将呈现出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等方面的突出特征,进而引领社区发展方式和居民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数字化
从根本上来说,数字社区作为智慧社区的前提要件,其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一方面,数字社区建设与数字社会一脉相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描绘了未来我国数字社会建设的图景。数字社区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石,是营造全社会良好数字生态的基本构成单元。
另一方面,数字社区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得益彰。2021年12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新引擎。作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广大城乡社区数字基建,可以直接拓宽数字经济的广度、挖掘数字经济的深度、延展数字经济的长度,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社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走向纵深。
法治化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区是构筑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基石。现实生活中,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从根本上来说,社区法治化旨在以法治保障各主体间的有序运转,通过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硬法”和以社会规范为基础的“软法”,促进社区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
然而,现实情况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社区层面的立法还为数不多。有研究表明,既有社区立法包括1部法律即《社区矫正法》、4部行政法规、4个关于社区矫正的司法解释,以及383个部门规章。其中,现阶段对社区加以规定的尚有效力的4部行政法规中,有3部是关于社区服务工作的行政法规。由此可知,新时代新征程中的社区法治化道路还很漫长。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