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陕西蓝田:健全机制“优营商” 推进项目“促发展”

2023-06-06 15:48 中国发展网 姚刚 刘向鹏

摘要:搭建了政企沟通交流桥梁,营造宽松、亲切、和谐的交流方式,让企业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解他们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中国发展网讯  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聚焦全省“三个年”活动,围绕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七个致力”,加速“六大突破”,紧紧围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大抓项目、大抓发展,把抓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在项目招引、项目储备、项目管理、项目服务、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创优项目建设环境,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招商强储备

坚持招商引资落地一盘棋,外招内聚一齐抓,以“开局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精准招商,聚焦重点产业链深入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开启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模式。县委书记林梅、县长徐毅分别5次带队赴广州、深圳、杭州、北京、天津、河北、重庆等地开展招商考察推介活动。一季度共签约先进制造、文旅康养、电商服务、现代农业4大类1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39.5亿元,实现2023年招商引资“开门红”。

坚持“换位思考、合作共赢”营商理念,大力推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特别是针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企业,均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坚持一个项目落地、一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领导小组服务、一套推进措施保障,对招商项目抓好后续跟踪落实,以项目落地体现招商引资成果,全面提高项目签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投产率、市场主体转化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全县储备项目奠定基础,更好推动蓝田经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健全机制强保障

健全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高效、快速推进。全面落实“包抓制、调度制、督导制、通报制”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成立重大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落实省、市重点项目、县级重点项目“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工作模式,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工作机制,合力攻坚推进项目建设。县级包抓领导每周深入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展及存在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两周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县重大项目督考专班,定期、不定期深入项目一线,对重点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情况进行督导、排名;县重点项目办每月印发《重点项目工作动态》,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手续办理情况、投资入统情况进行通报;县考核办将督导考核结果纳入各项目责任单位、要素保障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激发、激励各级干部抓项目积极性,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大抓项目的工作氛围,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素保障到位”,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成效。一季度,14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12个,开复工率85.7%,投资11.2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0.57%;91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复工71个,开复工率78.02%,投资27.0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4.86%。

亲清政企强服务

以“亲清下午茶·政企话发展”企业座谈会为载体,每月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县级领导、要素保障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动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对企业的诉求和建议采取现场办公、分类解决的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和纾困解难力度,全力提供服务保障,助力企业蓬勃发展。搭建了政企沟通交流桥梁,营造宽松、亲切、和谐的交流方式,让企业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解他们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优化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抓营商环境促高质量项目推进的良性循环。

凸显特色强引领

依托西安都市圈,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统筹项目建设,打造“高颜值特色经济”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数字经济。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建设九间房荞麦花海项目,使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充分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把“好品牌”变成“好钱景”依托“中国厨师之乡”金字招牌,创建了省内首所公办厨师学校的基础上,新建蓝田家政学校和汽修实训基地等项目,打造高品质的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好前景”变成“好钱景”,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投资5.6亿元,建设蓝田县数字经济创新孵化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容纳中小型电商企业200余家,预计年产值30亿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000余人,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美食、美玉、文旅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筑电商产业新高地;把“好环境”变成“好钱景”依托蓝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投资2.1亿元,建设蓝田锦江丽柏酒店项目,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年税收500万元,带动就业500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文旅产业配套,促进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引领项目建设,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满堂红”奠定基础。(姚刚 刘向鹏 )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