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量化生态价值 助力“两山”转化

2023-06-06 10:4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全国陆续开启探索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

量化生态价值 助力“两山”转化

——吉安市推进全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的探索与实践

周  宏  徐国勇

建立生态系统评估体系与核算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机制,标志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国陆续开启探索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国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540万,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境内有罗霄、雩山两大山脉,五百里赣江穿境而过,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吉安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机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建设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1年6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将吉安市列为全省首批GEP核算试点市,吉安市迅速启动市、县两级GEP核算工作,为生态产品实现“度量、抵押、交易、变现”积极探索吉安经验。吉安市在江西省率先形成市、县两级GEP核算成果,全市2018、2019、2020年GEP价值总量分别达到5567.3亿元、5653.25亿元、5848.57亿元,分别为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3.2、2.71、2.7倍。

动态展示生态资源

全面拓展转化路径

立足“四建”抓核算,精准测量生态本底。一是建工作机制。将GEP核算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列入全市“大改革引领大发展重点改革项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领题推进,成立了改革专项推进工作组,召开全市推进大会部署推进。二是建核算体系。对标国家、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等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吉安实际,围绕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大领域、12项重点生态产品指标,构建覆盖市、县两级的GEP核算体系。三是建采集体系。建立健全由市、县两级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等15个单位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20余场现场交流培训、三轮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建立了涵盖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五十三大类基础数据采集体系,夯实基础数据本底。四是建论证体系。形成核算结果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及专家论证会,广泛收集专家及各地各部门意见,强化核算结果论证评估,推动核算成果真实可靠。

立足“四块”建平台,动态展示生态资源。强化数字技术运用,建设GEP核算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全市多源生态产品数据的精准管理、动态展示与持续更新。一是建设在线核算模块,开展“一键核算”。按照江西省GEP核算报表制度,进行五十三类基础数据在线采集,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在线开展数据填报与审核,实现统一填报、一键核算。二是建设生态图斑模块,展示“生态资源”。系统展示全域生态系统分类,呈现生态图斑,在线查看各个图斑和区域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等各类生态资源分布情况及价值量。三是建设GEP总览模块,实现“多维分析”。通过行政区、年份、GEP核算指标3个维度进行GEP总览,实时掌握各行政区、各年度、各项生态指标价值变化情况。四是建设项目影响模块,评价“项目影响”。以各类建设项目为考察单位,评估项目地块范围内GEP项目建设前后主要指标的变化,精准测量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影响。

立足“四进”建机制,积极探索成果运用。一是“进考核”。探索建立地区生产总值、GEP双考核机制,打造一手抓地区生产总值、一手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管理模式,推动形成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以GEP增长为底线的政绩观。二是进“规划”。将GEP提升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GEP规模总量协同增长。三是“进政策”。探索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制定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办法,科学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四是“进项目”。建设吉安市生态产品储蓄运营平台,精准对接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变现成熟的生态产品,盘活尚未成熟的生态产品,推进生态产品项目交易,推动生态产品溢价。

立足“四破”促转化,全面拓展转化路径。一是抓好评估确权登记,破解“度量难”问题。在全域推进GEP核算试点的同时,市、县制定出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启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全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完成自然资源所有权登记通告。二是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破解“交易难”问题。依托GEP核算成果及生态资源资产清单,在生态资源禀赋良好的万安县、泰和县、井冈山市等组建“两山运营公司”等市场化交易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林业、旅游、砂石、水资源开发收储及运营工作,推进生态鱼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解决方案。三是深化资源交易模式创新,破解“变现难”问题。通过核算评估,准确掌握各地林业、碳汇、水等资源富余量,并积极推进交易模式创新。推行集体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通过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站进行网上公开交易,全市林权流转132宗、1.03万亩。井冈山市创新“碳汇+司法”机制,通过省综合环境能源交易系统完成全省首例自愿认购碳汇替代性生态修复。推动螺滩水利水电中心与江西明盛纸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全市首起水权交易、交易量达30万方。四是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破解“抵押难”问题。构建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GEP贷”“碳汇收益权质押贷”“砂石贷”“绿色脱贫贷”等绿色信贷产品。上饶银行向泰和县发放“砂石贷”1.5亿元。赣州银行向遂川县投放全省首笔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500万元。2022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31.99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市同期各项贷款增速33.3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持续创新

绿色产业加速壮大

生态本底全面理清。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计口径、统一核算指标、统一核算方法,开展全市及13个县(市、区)2018-2020三年核算,形成各地生态系统生态总值变化曲线,为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考核评价、价值转化提供有效支撑。

体制机制持续创新。通过全域开展GEP核算,积极提高各地各部门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认识,一批市场化交易平台加速建立,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林权、碳汇、水权等资源交易模式不断创新,全市两山“转化”体制机制更加灵活高效。

绿色产业加速壮大。2022年,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绿色产业加速壮大,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2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97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9%、44%。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9%、18.9%,下降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培育壮大井冈蜜柚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全市种植面积突破70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稻渔经济”等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稻渔(虾)面积11.01万亩。成功承办2022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了赣江水上游、古后河夜游、吉州窑、羊狮慕幸福小镇、泰和蜀口生态岛等一批以绿色为底色的精品生态康养旅游景点,绿色旅游加速兴起。

因地制宜推进转化

政府市场各展其长

推进GEP核算工作必须坚持系统集成。GEP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各地各部门及多项基础指标,涵盖核算、应用、评估、转化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式的工作,吉安市积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地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分工、强化宣传培训、强化工作推进、强化考核督导,凝聚形成全域推进GEP核算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工作共识。

推进“两山”转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吉安市通过开展GEP核算,进一步理清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本底,推动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南部罗霄山脉片区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着力打造羊狮慕幸福小镇、泰和蜀口生态岛等一批以绿色为底色的精品生态康养旅游景点,壮大绿色生态旅游。在赣江中游区域,依托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井冈蜜柚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高山经济”“稻渔经济”等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稻渔(虾)面积11.01万亩,引进百亿项目鲁丽绿色新材料,预计达产后年耗竹约3000万根,将吸引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在吉安集聚,推动竹产业等生态产品“吃干榨尽”。在吉泰走廊区域聚力发展电子信息等“1+4”主导产业,全市电子信息营业收入占据全省1/3,成为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吉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生态环境指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推动“两山”转化必须坚持“双轮驱动”。生态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商品双重属性。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府和市场作用缺一不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让政府市场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各展其长,加快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只有将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由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强化制度设计、完善市场监管,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生态保护补偿,由市场推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才能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