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30条“硬措施”聚才强动能
摘要:持续加大全职引才力度,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探索“异地研发、本地转化”模式,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效益明显的,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张文博 记者王斌报道 乡村要振兴,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甘肃定西市通渭县着力念好“留”“用”“育”“引”四字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聚力保障高质量追赶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重点在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创业支持、工作生活待遇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出30条“硬措施”,为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留”字上做文章。出台人才落户、安置费保障、生活补助、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8项栽桐引凤“政策包”,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切实增强县域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根据引进人才学历学位及职称,建立一目了然的政策保障奖补类别清单,在人才落户和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以及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设立等方面出台人性化、精准化保障政策,确保全县留才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用”字上下功夫。出台设立“周转池”引才专项编制、支持“两站一室一基地”建设、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等8项措施,重点对新建的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等,根据科研成果和作用发挥情况一次性给予科研工作经费补助。同时,对新认定(新组建、新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及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在其创办五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一定标准,经评估认定后给予重奖。
在“育”字上强机制。出台了培育拔尖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产业基础人才等7项措施,对拔尖领军人才在培养期内主持或负责的重大项目、工程课题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陇原工匠”等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一次性给予重奖。同时,大力支持名师、名医、名家设立工作室,采取“名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以及新获得相关学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在“引”字上出实招。出台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实施人才回引计划、灵活开展柔性引才等7项措施,对全职引进的自带重大科技成果来通渭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按照“前资助和后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科技项目支持;对柔性引进的各级别人才每年在县内工作时间累计满3个月且取得明显效益的,由用人单位发放生活补贴。同时,持续加大全职引才力度,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探索“异地研发、本地转化”模式,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效益明显的,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新业态新平台新领域的不断涌现,各项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以来,甘肃通渭县立足县情实际,研究制定出台了企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农村、专技、党政“八支人才队伍建设”方案,通渭聚焦全县重点产业、重要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真情实意“留”才、知人善任“用”才、需求导向“育”才、政策发力“引”才,第一批引进追赶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34名,第二批确定引才对象67名,为全县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和新鲜血液,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