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总动员阶段,通信业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摘要: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而且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2017年至今,“数字经济”在其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7年“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到2023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每年对“数字经济”的表述都在不断变化演进,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表述的变化意味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总动员的阶段。
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而且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总动员之际,上海电信肩负起新的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云网融合优势,为城市夯实数字底座,为千行百业提供核心生产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助力上海推进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同时发挥网信安全“国家队”作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推动上海加快速度奔向“国际数字之都”。
夯实数字底座
开创先河推动“全城上云”
无论是数字经济发展,还是数字中国拔地而起,离不开厚实的“底座”。
数字时代的底座,正从以连接为主的网络基础设施向云网融合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演进。这一特征,实际上在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时就已明确,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也就是说,云网融合已成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在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发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都明确表示,要加快骨干网络向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云网融合架构演进。
当下,云和网正从过去的独立走向融合,各行各业从“上网”纷纷演进到“上云”。对于城市来说,亦是如此,上云,才能更好拥抱数字时代。
上海正在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城市治理需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市民生活也需要更智能化的惠民应用。在这背后,需要有更灵活、更智能的响应和承载能力,刚性有余、灵活不足的传统网络日益“力不从心”。
中国电信是全球最早提出云网融合发展理念的电信运营商,多年来持续深入推进,现在正进入云网融合3.0阶段,全面推进“云、网、数、智、安”等多要素的统筹建设与协同布局,加快云网一体化建设。
基于云网融合3.0框架,上海电信率先展开了一场重塑城市数字化底座的“革命”,在上海这座全球性国际大都市打造国内首个“全城上云”的城市级云网。
去年,上海电信发布了智云网络,利用自主可控的软件定义、云原生、人工智能、内生安全等新技术,通过软件化、云化和服务化,形成固移融合、云网融合、IT/CT融合的新型云网架构,实现云网边端安一体化的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
智云网络打破了传统网和云的边界,其技术架构是全国首创、上海专属,技术内涵更是业内领先,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上海智云网络已具备百万级用户的接入覆盖能力。承载于上海智云网络之上的新一代宽带——“云宽带”,打破了传统宽带里网和云的边界,实现了“光宽带”向“云宽带”的创新演进。上海电信年内计划开通500万“云宽带”用户。
贡献澎湃算力
为千行百业提供核心生产力
云网融合构建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底座,算力则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对数字经济和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相关数据显示,1%算力规模的增长,可以带动0.4%数字经济的增长,以及0.2%GDP的增长。
加快推动算力发展,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认为,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中最核心的生产力之一,如何充分发挥我国人工智能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促进算力资源的供需对接,培育算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算力服务发展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表示,工业经济是电力经济,数字经济是算力经济,算力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新尺度,“今天的数字化就相当于百年前的电气化。就如同百年前的电力,算力会成为国家的核心基础设施,再次激发创新能力。而今天提供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云计算。”
作为建设国际数字之都的主力军,上海电信不仅助力上海构建泛在赋能、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数字底座,而且积极助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高地,为千行百业提供核心生产力。
去年7月,上海电信在运营商中率先发布“公共算力服务”,成为国内首个推出算力基础设施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企业无需投入算力建设,就像使用电力一样,只要轻轻一拧“开关”,就可以获取上海电信提供的算力资源和无处不在的公共算力服务,从而使千行百业可以高效率、低成本获得核心生产力。
上海电信提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多种类型的服务,支持跨区域的算力网络实时、灵活调度,实现算力、网络、存储资源云网融合一体化运营服务。
与此同时,上海电信不断加强新型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布局,先后动工打造临港、青浦两大新型智能数据中心。其中,临港算力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内容包括全球数据枢纽平台、国际国内通信枢纽、海缆登陆站、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临港节点、天翼云核心节点、公共云算力中心等,通过强大的算力平台,提供公共算力服务,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据悉,上海电信正加快建设临港1.35万个机架,预计6月起逐步提供能力。
就在不久前,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揭牌投入,上海电信与信通院云大所、上海超算中心、云赛智联等企业和机构联合发起《上海算力网络发展倡议书》,推进上海算力网络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和创新,构建开放、包容、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创新生态,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
推动智慧转型
加快奔向“国际数字之都”
借力云网融合,上海电信一手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夯实城市的数字底座,一手大力推动算力供给体系建设,为千行百业提供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上海电信积极助力上海推进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向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不断迈进。
在深化经济数字化转型方面,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推进数字商圈、数字商店建设”等。
在上海电信助力下,越来越多企业奔跑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大道上。去年4月疫情防控严峻时期,位于上海松江的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上海电信提供的云电脑、云专网业务,让工程师可以远程调试和维护设备,采购人员可以远程访问公司内网登录ERP、PDM等系统进行物料注册下单、修改设计图纸等,迅速实现整个工厂的复工复产,而且分支机构、子公司之间保持数据连通。上海电信深入制造业场景,提升了工厂数字化生态环境。
在深化生活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提出要“推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着力消除‘数字鸿沟’”等。
就在一周多前,上海电信发布了以“一亭一号一网”为基础的“智慧守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数字公话亭、114助老热线、魔都在线等与云端服务融合,在底层通过共享服务的能力进行链接,构筑全场景智慧助老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贡献出“上海方案”。
以其中的“一网”魔都在线为例,它正是上海电信云宽带的典型应用,是基于云宽带云边协同的特点和云网关灵活控制的能力而打造出的随开随用、用户自主、内容驱动的应用型宽带模式,在“大内网”一侧满足市民“医食住行”等数字民生需求。
在深化治理数字化转型上,上海电信加大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字化转型力度,扩大数字服务渠道、扩展智能化应用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实际上,云网融合技术正在渗透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基于“视频+AI”功能,在餐饮行业打造“明厨亮灶”,一旦摄像头监测到厨房人员存在抽烟、未戴口罩等违规行为,就会自动告警,及时推送给商户和监管部门,从而让食客吃得更放心。在沿街马路,“视频+AI”一旦发现商户存在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违规现象就会自动告警,助力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处理。在禁止野游的河道水道,“视频+AI”若是识别出游人违规下河,就会发出告警,劝说对方离开。这样的场景,在上海越来越普遍。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