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台42条政策措施 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1月16日,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1月18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解读《若干政策措施》。《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的12个方面42条存量及增量政策,突出“干货”和“含金量”,帮助企业缓过来、活下去、发展好。
去年,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及时出台“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等一揽子稳企纾困和扩内需稳外需政策,得到广大市场主体普遍好评,对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发挥积极作用。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沈剑荣介绍,我们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卡点,特别是市场主体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建议。在增量政策制定过程中,创新提出29条解渴有效、务实管用、具有更高‘含金量’的新政策,例如减税降费、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防疫药品器械生产研发,提升医疗保障能力等。用政策“暖流”温暖市场主体。
据江苏省财政厅调查显示,企业对“房土两税”优惠政策认可度最高。2020年3月,江苏在地方权限范围内率先出台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以下简称“房土两税”)优惠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4个行业的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房土两税”。
江苏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预算审核中心主任朱力表示,2022年,在延续原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了零售、仓储两大行业,政策的执行期限为1年。6个行业2022年全年全省预计免征“房土两税”80亿元,惠及纳税人24万户,户均免税超3万元。综合考虑江苏困难行业实际情况并兼顾财政可持续,特地将该项政策执行期限再延续半年,初步估计将为市场主体减税超过40亿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畅通经济循环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宏伟介绍,2022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过降、减、缓、补、贷等各种方式,为企业降本减负达到620亿元,保证了全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和市场主体的稳定运行。为推动江苏经济率先整体好转,今年还将采取持之以恒降成本、多措并举稳岗位、全力以赴兜底线等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针对初次创业和初始创业阶段,要加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给予个人最高5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30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以及以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稳岗扩就业为主题的“苏岗贷”,享受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预计今年全年两项以就业为主题的贷款将达到3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李军介绍,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及时出台“江苏货币金融26条”,深入开展“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专项行动”和“江苏省商业银行‘四贷’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银行与金融机构通过完善普惠小微绩效考核、内部转移定价、科技手段应用等,持续增强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内生动力。截至2022年末,全省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3872亿元,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2.6万亿元,同比增长28.2%;惠及小微市场主体261.3万户,同比增长22.3%。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转型、制造业、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转型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督促银行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保持重点领域的支持能效只增不减。
沈剑荣表示,在扩大内需和增加有效投资方面,将加大对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可由地方政府根据职责权限作出承诺,制定并试行用地承诺制,在地方政府承诺兑现排污总量指标来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下,可实施项目环评承诺制审批。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探索采用不可撤销、无条件见索即付保函等方式缴纳竞买保证金。推行工业用地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鼓励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强化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完善规划承诺制项目用海报批路径,加快用海审批;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用地需求;采取优化定额供给、精简审核程序、简化可研论证等方式,保障项目使用林地。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省重大项目排污总量指标不足部分,可按程序申请省储备库储备的排污总量指标予以解决。优化能耗强度审批流程,时长控制在15个工作日内。
持续拓宽民间投资行业领域,支持民间投资更多进入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环保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体育、养老、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纳入各级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建设用地、资金支持以及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