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隋熙凤:促进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

2023-01-12 18:38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馨 记者林强报道 1月12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踊跃建言献策。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隋熙凤代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民营经济”热度不减,从首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到再次重申和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彰显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态度。民营经济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子,走出了“56789”的坚实步伐。黑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40%以上投资和税收、5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80%左右出口额、90%以上的市场主体。

隋熙凤代表说,通过对全省民营企业的调研,尤其对重点“专精特新”企业的访谈,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黑龙江民营经济活跃度不断升温,但是大的民营企业数量少;全国范围各地区横向比较,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大,但是整体发展不够充分,差距明显,破解全省民营经济偏弱的痛点症结仍需加力。黑龙江民营企业乘势而上实现发展壮大是龙江振兴发展的加分器,对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建议如下。

建议一:总结中小企业梯度成长规律,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上重点突围。

受疫情的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形势严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坚强柱石。一是树立“中小企业强,区域经济才能强”的理念,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工信部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到目前,整十一年的时间,已经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79户,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万多家,入库培育企业超11万家。区域分布看浙江、广东、江苏入选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前三席。黑龙江省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4户,全省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个、省级单项冠军48个,从全省地区分布看,哈尔滨占比超过5成以上。二是在培育“小巨人”企业上加大力度,从城市维度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城市分布数量与城市GDP呈现高度正相关性,国内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的做法,国际上借鉴德国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经验做法,破解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找到核心竞争力的独到之处,比如坚持“窄门”理念,专攻细分行业,将单一产品做到极致,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三是重视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各地市建立“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库,层层递进、动态管理,进入市级企业库、省级企业库。动态管理要点在“动”,落实是关键。建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重点领域创新研发首台(套)产品省级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和投入技改力度,以深耕实现专和精,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理衔接,实现梯度培育。

建议二: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4567”龙江产业发展新体系建设,打造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一是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四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要重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产业基金是培育壮大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最有效办法,通过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政府支持的领域和产业,在撬动项目招引、促进产业培育、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国范围看,浙江、江苏起步相对较早,率先实践,累积出可供借鉴的探索经验,比如“以规范运作作为基金发展的生命线”,重视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产业基金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再比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主要采取“母、子基金”模式开展运作,突出发挥产业基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目前,南方省份在省市区县普遍设立产业基金,深圳、杭州的基金规模已经超过千亿。三是鉴于黑龙江省多数区县尚处于空白点,建议省市区同步设立产业基金,并与本省打造新引擎相结合,设立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基金,扩大现有哈尔滨产业基金规模,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基金定位,完善基金体系,培育专业团队,形成有竞争力的服务环境、政策洼地、金融支持,以最优的服务和政策,吸引项目落地、做大产业规模,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建议三: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强第一资源,在《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上下足功夫。

龙江振兴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黑龙江省出台了《新时代人才振兴60条》对实施人才振兴计划、人才强省工程作出安排部署,创造出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供给,同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按照《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规定提供相应优待服务。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在子女入学、就医、学习深造等方面创造条件和环境。

行百里路半九十。制定政策重要,落实政策更为重要。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落户龙江扎根龙江政策宣传工作,尤其是对本地生源的大学生要考察政策宣传覆盖率。每年20万高校毕业生是离我们最近、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资源,省内各地方政府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龙江”、“回龙江”、“来龙江”就业创业作为事关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强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体责任,建立地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包联机制,把促进高校高校毕业生落户龙江作为落实人才政策的检验尺度,列入“四个体系”的考核范围。二是把体现省委爱才的诚意、育才的心意和聚才的暖意的人才政策落实到位,畅通人才政策落实最后1公里。政策释放的利好既惠及省内各类人才,也要起到广聚海内外英才的吸引力作用,营造出留才、引才氛围。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可以起到“虹吸效应”,政策落实不打折扣,应给尽给,应给快给,政策落实也要“挂图作战”“挂账督办”。

建议四:在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上用情用力,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处理好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三者的关系,夯实法制化的保障作用,加快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短板。

构建法治化指标体系并开展系统评价对黑龙江省非常必要且紧迫。一是法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程,是产权保护的根本途径。二是法治化问题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中相对更加突出。从行为主体看,法治观念淡漠问题非常突出。从行为来看,立法、执法、司法、行政各个方面的法治化程度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对外影响看,法治化问题对全省而言有些负影响,不采取专门措施难以转负为正。三是法治化评价在当前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并不充分,世行指标设置的出发点就是营商便利度,对法治指标设计仅关注了部份问题,如执行合同、破产办理等,对行政、执法没有任何涉及。国家发改委基本遵循世行指标,增加了企业注销,不足以反映法治障碍,法治化环境评价内容包含在以便利化为主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内,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恐怕不够,又恐落入形式主义之窠臼。四是必须改变政府法治化考核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现状,停留在法治化考核工作是否完成,制度是否存在、制度是否完善等,真正对营商环境构成影响的法治考核,必须要以实效性为标准,以强化产权保护为目标,对法治建设全面问效。开展对全部现行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以及改革举措、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以及实际工作进行多层次、全流程、高标准的“法治体检”,核心是考察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制度所要带来的改革红利是否显效,进而可以反向考察制度制定是否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否有利于地区发展,评价结果还可以通过宪法赋予的地方立法权作为转化通道进行现实转化,双向考察可以有效形成我省法治建设从法的制定到法的实施的良性互动。

建议五:探索“免申即享”事项的兑现机制,实现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以数据赋能为实体经济增效。

“免申即享” 是指纳税人、缴费人无需主动提出申请、无需提供佐证材料,即可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成为全国政策红利的高频热词,温暖了企业,融洽了政企的关系,各地纷纷在兑现机制上出实招出新招。哈尔滨新区全省首提并探索实施“免申即享”以来,分三批为438户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企业共兑现7510多万元补贴,为全省推行“免申即享”提供样例,“免申即享”作为惠企实招写入我省“民营经济45条”。在免申即享政策取得时效上,一是兑现落实“快”。规范清单,梳理“认定类”文件清单作为惠企依据,建议出台《黑龙江省“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各地市同步公布“免申即享”政策清单。二是政策推送“准”。完善一网通办和惠企APP,落实纳税人缴费人无需提交资料、无需申请、无需备案、无需跑路,兑现标准做到具体化和公开化,通过运用信息数据比对手段,精准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实现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三是覆盖领域“全”。探索让“免申即享”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释放效能,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