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内外兼修: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2-12-31 18: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022年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观察

本报记者 | 安 宁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宣示我国对外开放的信念。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一年,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陆续成功举办;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次扩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发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自贸区网络布局更加完善;“一带一路”朋友圈再添五位好伙伴……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打造高水平开放制度体系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此后,“制度型开放”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形成并作出全面且深入的阐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制度型开放”更是被首次写入,凸显其重要性。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要求在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现程序、标准和规则的国际接轨,并和国际相关通行规则对标。作为我国的对外开放“试验田”——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和规则,在市场准入、服务业开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出制度创新。

2013年,我国推出首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压减,条目由最初的190项减少到27项。2016年,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经过试验之后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实施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2020年,新的外商投资法实施,开启了一个新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2021年,海南推出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据统计,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已经推出13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21个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4‰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7.3%的进出口总额,吸收外资占到全国的18.5%。

今年,我国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实现了新的突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实施,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的重要平台。自此,我国自贸伙伴国数量增加到26个,自贸覆盖率提高至35%,意味着有超过1/3的进出口贸易得到制度性保障。

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9%,进出口总额达11.79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0.7%,这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正持续释放开放红利。

同样是在今年,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的自贸伙伴已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此外,今年我国还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如今,我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布局逐步完善,经贸规则覆盖领域更加广泛,承诺水平不断深化。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矢志不渝地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强劲引擎,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今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早已不只是一个进口商品展会,更是有效缓解国际贸易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遇、产业相融、创意互促、规则互鉴的国际大平台。通过搭建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我国有力推动国内外商品、服务对接,用14亿多人口包括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叠加消费潜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场合郑重宣示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为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打下强心针。

“中国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所有企业在法律面前地位平等、在市场面前机会平等。”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

“中国将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6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向世界发出扩大开放强音。

这一年,我国开启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征程,明确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施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分别缩减至31条和27条,压缩了6.1%和10%,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次扩围,达到165个;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与2020年版相比,鼓励条目增加近20%,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一系列制度型开放举措,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制度红利,吸引跨国巨头集体选择中国并继续追加投资,在华外商投资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额更大,高质量发展特征更突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对2家在华新合资企业的投资达30亿美元;丹麦诺和诺德在天津第8次增资扩产;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起步……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逆势增长,平均每天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1~11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这一水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创历史新高。

“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吸收利用外资作出系列部署,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推动制度型开放,一方面要“引进来”,通过扩大自贸范围,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推动那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经济新规则,为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注入正能量。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第一天,中国在卡塔尔签署了一个世界“最大”的订单——卡塔尔每年将向中方提供4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为期27年之久。决赛日,当大力神杯在卢塞尔体育场被高高举起时,这座创造六项世界之最的“中国造”体育场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成为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赛场外,中国元素、中国品牌大放异彩的同时,更为世界杯成功举办提供强大后盾——中国企业是本届世界杯最大赞助商,中国新能源客车成为公交出行主力,世界杯周边商品超过七成为中国制造……作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位于西亚的卡塔尔从共建“一带一路”中获益良多。

从沙特“2030愿景”到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建设到科摩罗“2030新兴国家”战略……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蓝图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倡议同频共振。

今年“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捷报频传,又有5个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20.4%,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发送货物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0%和11%。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花,如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投入运营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自主推进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实践,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受到共建国家人民真诚欢迎。随着G20、金砖机制、上合组织、亚投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国际机制和制度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补充与完善,增强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更为重塑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注入动力。

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积极推动WTO多边框架下的国际投资规则建设,维护《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组建谈判集团,通过小型一揽子模式或部门和诸边协定路径推进多哈回合谈判进程;

通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增资,将在其中的份额和投票权提升至第三位,并提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份额和投票权进行改革,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多次呼吁要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大力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增加人民币汇率机制透明度提升应对资本流动的能力,推动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从“中国方案”到“世界认可”,在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我国通过提供制度公共产品,弥补既有制度不足,实现制度层面上的供给。新时代,我国正从制度型开放的学习者、适应者,逐步转为创造者、推广者,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变革者。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展望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也将有更多“中国智慧”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