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广州按时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4亿元

2022-11-17 16:18 中国发展网 李国全、记者皮泽红

摘要:首先是进一步摸清底数、主动加强重点服务对象的排查。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李国全、记者皮泽红报道  日前,在广州市相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上会,该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庞红瑶介绍说,通过简化疫情期间救助工作程序,新申办救助业务的群众可通过线上方式提供电子材料,纸质材料可待疫情后再补充,确保困难群众能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按时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截至10月底,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4亿元。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机制,今年已累计启动价格补贴4次共2039万元。

庞红瑶说,首先是进一步摸清底数、主动加强重点服务对象的排查。建立主动发现机制,通过电访微信、走访摸排等方式,动态掌握全市特殊困难群众底数,截至11月15日,全市八类在册特殊困难群众去重共计82590人,目前全市高风险区域内的八类在册特殊困难群众共计575人,基本生活均得到妥善保障。

     其次是线上跟踪、线下跟进,线上线下联动。通过“穗救易”系统及时将发现的群众救助需求转属地镇(街)、村(居)跟进解决,做到问题当天清零;对跨区居住在高风险区域内的特殊困难群众,及时通知居住地工作人员上门探视、救助帮扶,确保救助服务跟人走、救助保障跟到底。发挥平安通解决老年人“救急难”作用,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日随访和服务转介,及时解决缺粮油医药等问题,10月以来共响应高风险区域呼援服务997人次。发挥12345热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座席作用,全面摸排高风险区域困境儿童监护情况,对于儿童监护人同时感染、儿童未感染、确实无人照护的,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做好救助保护工作。加大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救助管理机构将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和“应救尽救”原则24小时提供临时生活救助等服务。有需要的人员也可拨打所在地24小时社工“红棉守护”热线,社工站可提供临时庇护和转介服务。

就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情况,庞红瑶介绍如下:第一,全面宣传发动。组织发动全市8026家社会组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第二,有效链接资源。依托广州公益“时间银行”以及各类行业组织平台,动员党员、社工、志愿者等力量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发动慈善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积极链接社会爱心力量,为一线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截至11月15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认捐款物2600多万元。第三,积极纾难解困。通过236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赵广军”生命热线等渠道,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情绪引导、困难纾解、社会支持等服务。10月以来,全市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7000多名社工、9700多名社区志愿者累计协助核酸检测服务逾165万人次、流调排查逾8万人次、解决问题逾6000个。第四,强化行业保障。发挥食品、餐饮、商贸流通等领域社会组织统筹引导作用,号召企业做好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供应,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不停供、不断档、不脱销。第五,助力暖企行动。积极搭建交流促进平台,主动开展“走进园区”“走进企业”等活动,推动项目对接、要素流动、互助共赢,帮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