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大连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机制 特约监督员发挥“杠杆”作用

2022-11-15 14:26 中国发展网 施文郁

摘要:为把社会监督职责对特约监督员的内在要求转化为规范化、实操性的履职动作,大连市探索推行营商环境监督员“清单式”履职,促使监察员落细、落实监督职责,实现监督检查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记者从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获悉,日前,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编写的《营商环境参考》中,对大连探索营商环境特殊监督员机制进行了报道。

为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机制,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会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建起由173名企业家和媒体代表组成的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队伍,探索发挥他们查找问题、反馈线索、宣传解答、建言献策的“杠杆”作用,以“清单式、多元化、广渠道”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清单式”履职确保监督检查不走样

为把社会监督职责对特约监督员的内在要求转化为规范化、实操性的履职动作,大连市探索推行营商环境监督员“清单式”履职,促使监察员落细、落实监督职责,实现监督检查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聚焦营商环境监督员职责“建章立制”,在出台特约监督员管理办法等基础上,制定《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特约监督员履职清单》,以“6+4”方式(6类主要职责、4项工作要求)细化固化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的具体任务、工作流程、业务标准。依照“个性+共性”清单履行监督职责,共性内容针对收集涉及营商环境领域的各级行政审批、政策落实、服务承诺、行政执法及基层窗口服务等情况,反映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或线索;个性内容主要涉及相关专项行动的配合实施,包括参与三年升级行动方案实施、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领导干部入企服务、对企政策服务等落实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列席相关重要会议、参与企业家沙龙活动、对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建言献策等工作。此举有效破解基层营商监督工作类型多样、诉求反映与职能权限不一、情况繁杂多变等困难,为直接发力基层一线、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打造“多元化”推动的强力态势

对于广大监督员反映的问题,大连市营商局立足于调解督办的定位,组织多部门联动受理,第一时间召集局内相关处室、市市民投诉中心、具体涉事主管部门碰头,分析原因,提出初步方案。

与此同时,限期跟踪督办,明确主办单位和涉及部门,建立问题台帐,限定办理日期。由大连市营商局负责跟踪督办,对于到期未办结事项,及时催促办理,同时将办理情况定期反馈给监督员。并用行政手段督促整改,对于在办理过程中不配合、不积极、不作为的相关单位,会在全市范围内做出通报批评。此外,通过多方保障实施,在调解和行政督办效果不理想时,引入司法和纪检力量,建立起与有关部门的问题反馈和线索移交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移交给大连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强化结果导向,纠正政府部门行为、规范公务人员操作。

形成“多渠道”解决问题的灵活机制

对于营商环境监督员反馈的困难问题不涉及政府部门违法违规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情况的,依托大连市委市、政府多种机制和渠道加以推动。一方面借助全市领导干部入企服务专项行动,全市每月对102家单位7387名领导干部入企服务反映问题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并对需提交14个市级专班解决问题做研判和分拨,可根据情况一并将特约监督员收集的企业难题进行研判、横传有关单位或提交专班。

另一方面借助全市为民营企业办实事工作,依托市委“诉求办理工作专班”,传递企业诉求,协调研究督办相关工作,以实在举措满足企业之需。通过协调政府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联办协办等方式,各类诉求得以响应和解决,企业以书信和锦旗方式送来好评,营造了良好的政商关系,进一步坚定了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