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年间阔步迈入国际金融中心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摘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十年来,上海的金融总量大幅跃升,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开放持续扩大,坚定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巩固安全体系,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10月11日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上,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等部门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上海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至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为全面提升能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间,上海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坚强有力,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持续深化。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筹动员协调各方资源,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引领和保障上海金融改革发展。
2012-2021年十年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1%增长到18%,今年上半年为21.3%。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万亿元,增长近4倍;直接融资规模从2012年的3.9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万亿元。上海金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
从新设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中国信托登记公司、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城银清算公司等多家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到发布“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指数,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上海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价格”范围不断扩容,涵盖了股指、外汇、利率、重要大宗商品等丰富种类,被广泛用于现货及跨境贸易计价,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可或缺的价格参考。
十年间,上海金融系统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海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上线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启动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推进票据业务创新,上海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更加多元,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科创板改革这块“试验田”正充分发挥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作用。截至今年9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473家,累计募资总额7181.8亿元,总市值5.5万亿元。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上海已成为国内外主要的金融科技企业集聚地之一。
上海的金融品牌知名度日益扩大,陆家嘴金融城、沿黄浦江金融集聚带建设成效明显,承载力不断提升。已开展十一届的“上海金融创新奖”评选,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优秀成果。“陆家嘴论坛”已成为国内外金融高端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上海始终走在全国最前列。上海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持牌金融机构总数从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30%,“首批”“首家”示范效应明显。上海加快构筑国际金融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上海金才”工程,目前金融从业人员已达到47万人。
十年间,上海建立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和上海市金融稳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市银保监局有序推进部分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和处置,稳妥开展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精准打击“退保黑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筑牢防风险基石,支持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