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新一期CMF报告聚焦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

2022-09-27 17:14 中国发展网
香港市场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香港深度拥抱、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在第二经济体未来发展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机会,把香港现在积累的资源潜力充分发挥,香港未来一方面会继续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同时又能够发展自己的新的产业。

中国发展网讯  9月24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3期),本期论坛聚焦“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同时邀请多位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经济学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联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香港还是中国面向国际的窗口和桥梁,依然具有特殊的地位。

香港具有以下优势:优势一:《国安法》落地后,香港开启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新征程;优势二:在中国推动双循环的战略下,香港是中国内、外循环的重要的交接点;优势三: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可进一步融入内地经济发展;优势四:香港的法制建设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依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自由经济体;优势五:香港是内地与西方文化交流、资本流动的窗口和桥梁。

报告认为,香港经济需从四个重要的方面思考:一是继续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是香港成为重要的科技产业区,不仅要有科研研究部门还要有产业;三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作用;四是香港作为内、外循环双循环的交接点。

报告提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实现香港的新定位。一是坚持落实“一国两制”,这是香港发展最核心的优势;二是发挥香港自身优势,打造“大湾区硅谷”;三是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四是政府要积极有为,做到“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报告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香港深度拥抱、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在第二经济体未来发展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机会,把香港现在积累的资源潜力充分发挥,香港未来一方面会继续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同时又能够发展自己的新的产业。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对香港本身依然还要从全局性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第一,对于香港的汇率制度的调整,不仅仅决定于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变,同时取决于香港在世界体系中的桥梁作用。世界经济体系在新阶段所呈现出的新变化,以及香港本身在世界货币体系、世界分工体系、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位置,是决定香港汇率制度的几大因素。第二,香港产业的重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取决于整个世界价值链、产业链的格局。

必须要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思考香港的地位,学习着眼印太时代的再定位来考虑香港的功能。同时也需要看全球各种产业以及产业融合的新模式,尤其是未来金融功能深化的这种趋势,还要从整体城市的竞争力布局来思考这几个问题。对于香港城市的新定位一定要符合金融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大转型的一些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服从世界科创中心、世界前沿技术生产中心演进的规律。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指出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对于香港金融业先后公布了五项支持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一些香港原有功能的发挥在继续强化和改进,香港新的独特的功能,新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慢慢显出雏形。此外按照国际惯例,香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香港具备独有的优势。

巴曙松提出,面对新形势,香港市场在重新探索方向的过程中还具备非常强大的适应能力。香港市场的深度、产品多样性、专业人才的丰富性还是有它的优势和韧性的。未来随着相关防疫政策调整,香港市场的表现还会有所回升。另外香港市场平稳承接中概股回归上市,对冲了风险,发挥了在国际政治压力紧张时期的风险缓冲功能。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