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山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022-09-24 10:1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统一部署安排下,8月15日~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第4调研组一行7人赴山东省潍坊市、烟台市和青岛市,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的最新趋势、对各市影响及政策建议”开展实地调研。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见习记者  陈鹰报道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统一部署安排下,8月15日~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第4调研组一行7人赴山东省潍坊市、烟台市和青岛市,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的最新趋势、对各市影响及政策建议”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还同步组织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重点制造业企业填写有关调查问卷,为科学研判形势、分析存在问题、研提政策建议提供了参考依据。调研结束后,调研组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以期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参考和重要支撑。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准确全面获取情况

5天,3地,召开座谈会3场,接触企业20余家。

“调研期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了解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的新形势新问题,收集了许多企业的鲜活案例。”调研组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干部毛允执介绍说,调研组紧锣密鼓地实地走访了山东省青岛、潍坊、烟台3地的纺织、化工、电子、家电、机械加工行业典型企业,深入了解潍柴集团、天瑞重工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推进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情况。调研组还与潍坊市、烟台市和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万华化学、玲珑轮胎、海信集团等16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座谈,就企业赴境外投资、重点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本次调研以不同形式与地方相关部门及典型企业进行了交流讨论。从调研地域看,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对外贸易总量占全国的近六成,企业境外投资量大,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转出区;从调研部门看,既有主管外资与贸易的发展改革、商务部门,也有主管产业发展的工信部门;从调研企业看,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及大型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这些企业近年向东南亚、东欧、北美等地迁移趋势明显。这些调研对象提供的信息真实鲜活,也为准确全面获取产业外迁情况提供了保证。

宏观经济研究院干部吴迪坦言,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的问题,在调研之前比较担忧难以获得有效信息。但在调研过程中,当地政府和企业坦诚以待、应说尽说,敞开心扉谈问题、说建议,在一问一答的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发掘了很多“金点子”“新路子”。比如,南山铝业、玲珑轮胎的海外项目主要设备均从国内采购,部分环节采用中国标准建设运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调研组了解到,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不少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对外转移的过程中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将科技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天瑞重工集聚所有科研力量研发粗悬浮动力装备,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鼓风机,先后获批9个省级创新平台,赢得1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南山铝业着力克服我国铝制品行业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在向高端产品转型和发力过程中迈出了较大步伐,将航空材料、车辆材料、船舶材料作为主导产品,与波音等企业签订采购协议,着力向高端铝产品发力。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干部陈灵丰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调研我体会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求企业自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速度,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自身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此次调研关注的产业转移,既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行为,也是地区资源禀赋结构转变过程需要面对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受到近期地缘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与政府、企业等主体行为以及境外原料供给、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调研组认为,无论是传统产业受要素影响“垂直型”转移还是优势产业受市场牵引“水平型”走出去,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企业在海外投资钢铁、建材、机械制造、化工等项目,既为国内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又支持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优势建设海外工厂、承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实现优势产业全球布局,也带动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

“抓住全球供应链变局的机遇,针对重点产业链、地区主动布局,有利于实现多源供应、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原材料安全。”国家节能中心干部李肖如是说。

讲好企业故事

见微知著谋发展

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正在加快。发达国家持续推动制造业回流,疫情危机暴露出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的脆弱性,各国采取更多措施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本土化。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引资成本优势有所减弱,未来将面临发达国家在产业链高端的围堵打压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调研组提出的“加大产业监测预警力度,支持企业稳妥有序对外投资,引导东部地区传统产业优先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等建议,得到了许多企业的积极回应。

“要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也要拥有看问题的‘微观眼’,既能放眼看到宏观问题,也要聚焦盯住微观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干部蔡达表示,这次调研,从全面到具体、从全局到典型,对与企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微观问题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研究。他在对烟台冰轮集团的调研中了解到,企业优秀的文化整合能力也是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不仅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企业自己的故事。”

国际司干部杜晓霏是一名刚入委不久的青年干部,之前一直从事案头工作,少有机会深入田间地头。在此次调研中,杜晓霏到山东海王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溴素;在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感受无需电力就能实现室内常年保持18~26℃的建筑“黑科技”;在歌尔股份体验VR、AR等未来科技的力量……通过与代表性企业面对面座谈,走访车间工厂与一线工人和业务主管对话,沉下心、俯下身感受基层鲜活的生产实践。

令杜晓霏印象深刻的是,调研期间,正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调研组向地方政府同志了解当地经济运行、财政收支、民生保障等情况,获得GDP保持较快增长、财政足以支撑“三保”支出、重大项目持续开工建设等积极反馈。“以小观大、见微知著,我们对山东省和全国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充满信心,定能实现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责任编辑:王希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