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上海:抓紧抓好疫情防控,把稳增长摆在更突出位置

2022-09-20 17:0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疫情防控

摘要:围绕促进消费回补,狠抓挖潜扩容。用好电子消费券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着力办好全球新品首发季等12个主题活动,积极打造一批消费亮点。

本报记者 | 鲍筱兰  邱爱荃

盛夏的上海港,远洋巨轮鳞次栉比,堆场集卡穿梭不停,装卸作业繁忙有序。在东海之滨,临港新片区正在发生神奇变化,建筑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建设施工平稳有序进行。

越是逆风飞翔,越能展现韧性;越是逆水行舟,越能彰显活力。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上海市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充分展现出上海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上海持续落实落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保民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不易答卷。

经济运行保持较强韧性

经济恢复重振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49.31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4.3%。6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上海市统计局分析,一是工业生产明显好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月度增速由4月份的低点快速回升,5月份降幅大幅收窄,6月份转为增长15.8%。6月份,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33个行业较5月份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二是外贸进出口明显改善。6月份,全市货物进出口增长9.6%,扭转了前两个月大幅下降的态势,其中,出口增长20.2%、进口增长3.6%。三是一些先行指标表现向好。6月份,工业用电量比上月增长26.8%,货物运输量环比增长20.6%。

6月以来,在上海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经济社会恢复呈现出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全市复工复产复市“跑出加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复苏明显。

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工业发展新动能领先增长。上半年,先导产业克服疫情影响,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13.3%,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增长14.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下降2.1%,但降幅小于工业平均7.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产值同比增长57.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8.2%。此外,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圆片等工业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倍、67.0%、25.7%、14.3%。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0%,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个百分点。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上海市形成了“十四五”重大项目投资矩阵,涉及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聚焦新赛道新动能的“3+6”新型产业体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民生工程等四大领域,项目总投资约4.2万亿元,“十四五”时期预计完成投资2.1万亿元,初步测算各类市场化融资需求近万亿元。

主体经济功能有效发挥

面对突发疫情的严峻考验,上海继续体现国内国际市场战略链接的重要作用,确保金融、贸易、航运等主体经济功能稳定发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对疫情期间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362.4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分别增长18.7%、22.6%。

在金融支持方面,上海充分发挥好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各类金融要素市场齐备的综合优势,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流程,为企业经营发展、项目开工建设送上“及时雨”。同时,积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投融资方案,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扩大)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要在抓紧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付出超常规的努力、拿出超常规的举措,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力争实现最好结果。重点是聚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围绕提升政策实效,狠抓协同推进。上半年国家出台了稳住经济大盘33条政策,上海市也推出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举措和400多项实施细则,通过“缓、免、减、退、补”政策组合拳,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以上。下一步,要加强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稳增长工作专班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堵点卡点问题,推动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落实。

围绕助企纾困解难,狠抓环境优化。持续深入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加快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方案和10个重点事项,推广免申即享、一键即享、线上办理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的服务机制,确保惠企政策快速高效直达市场主体。

围绕转换新旧动能,狠抓创新突破。持续巩固提升“3+6”产业能级,全面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切实保障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顺畅运转。着力培育新产业、布局新赛道,实施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一批行动方案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方案,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新冠疫苗、治疗药物、检测试剂和治疗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

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建设。紧咬全年完成重大工程投资2000亿元的目标,狠抓在建项目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小洋山北侧开发、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等更多预备项目开工。持续向五个新城导入一批重大功能性事项,引导一批大学、大院、大所、大企业入驻。推进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乐高乐园等南北转型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围绕促进消费回补,狠抓挖潜扩容。用好电子消费券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着力办好全球新品首发季等12个主题活动,积极打造一批消费亮点。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