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低碳建筑论坛召开 金融助力房地产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潘晓娟报道 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之际,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房地产建筑业如何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焦点。8月26日,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和《中国投资》杂志支持下,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低碳建筑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届论坛以“绿色金融助力建筑‘碳中和’”为主题,来自相关部委、金融机构、地产企业等在内的100多位嘉宾线下参会,超过45万人在《求是》杂志主管的圆点直播线上观看。
在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产融平台副主任、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创始人郭海飞的主持下,来自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债登等绿色金融专家详细解读了最新绿色金融和ESG投资趋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专家深入分析了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和挑战,业内专家围绕金融如何支持房地产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房企如何提升ESG水平、房地产业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展开了深入交流。
政产学研共同助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祝慧烨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4年前就已将“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适逢国家提出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1+N”政策体系陆续发布,近年来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也一直在努力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促进绿色低碳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希冀政产学研各方共同努力,助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在《新时代国企的绿色低碳发展》主题演讲中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结构转型)转变,生态环境保护路径由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分别推进向减污降碳一体推进和协同增效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赵华林强调说,央企要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落实主体责任。央企在经济发展中起“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理应率先模范执行中央决策。央企能源生产和能源使用占比较大,比如煤炭生产、“五大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主要基础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因此,完成双碳目标既是央企的政治责任也是央企产业分工责任。国资委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2030年,中央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060年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有力推动国家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清华大学校友会房地产协会名誉会长聂梅生在主旨演讲中介绍说,20年来,绿色建筑经历了“由物到人”的蜕变,前十年侧重“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环保,强调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缺少人的居住感受。近十年转为“以人为本,智慧化赋能”,即以人为本,智慧、健康、安全、数字化,重视健康和安全属性,数字化、智能化。疫情重塑与提升绿色建筑内涵,强调健康建筑和生命安全,重归绿色建筑以人为本。在绿色低碳建筑与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发展上,只有通过智慧赋能,才能满足绿色金融对于建筑节能减排降碳实际环境效益的“可测度、可核查、可验证”要求,从而倒逼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改革,推动房地产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谈到,ESG作为一套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具体系,对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体项目和推进过程来说同样适用,在投资项目中融入ESG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环境角度来看,有助于引导投资项目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强环境保护,降低项目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社会角度看,有助于提升劳动就业水平,完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福祉,落实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共同富裕等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有助于促进投资项目合规管理,健全项目内控管理机制,完善项目信息披露,敦促项目各方遵守社会行为准则,推动投资管理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金融支持房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原总编辑郭建伟在主题演讲中介绍,早在2013 年,原银监会制定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就将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纳入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统计范围。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和2021年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多联合印发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也将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和物流绿色仓储等可持续建筑收录其中。
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副总理史祎在演讲中介绍,近年来,绿色债券发行价格相较于市场发行价格的优势逐步显现,按照绿债市场单只债券平均10亿元的存量规模估算,每年可为发行人节省超100万元的财务成本。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明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邹燕青、恒通建设集团绿色建筑科技中心总经理李晓金、朗诗控股-青杉资本常务副总经理方旭东还在“绿色金融与建筑转型”圆桌沙龙围绕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建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房地产建筑业发力碳中和
论坛上,万绿信评绿色评级总监惠吉华在论坛发布了由《中国投资》杂志、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和标准排名联合调研编制出品的《2022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报告》。
标准排名联合相关机构开展房地产业绿色低碳调研已经8年,秉承公开、客观、公正、诚信原则,结合政府监管部门数据、环境信息数据等交互比对,调研编制发布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报告,督促房企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促进房地产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房企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该报告除对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等进行考察,并从新开工和竣工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外,还引入了能源消耗、建材消耗、施工建设等所产生的碳排放,污染气体排放,水资源消耗和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等环境效益指标,来综合评价房企的绿色低碳水平。
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除绿色投融资外,在自身办公运营过程中也贯彻节能减排理念,而开发建设(或租赁)节能减排效益更好的高星级绿色低碳建筑,便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表现。
责任编辑: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