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靠前发力 有效投资综合效应不断彰显
摘要: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其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充分彰显,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多发散发、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随着各项稳投资政策的落地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增速达到6.1%,较2020—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4.4%)、2021年全年增速(4.9%)均有所提升。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其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充分彰显,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半年投资形势呈现五大亮点
一是实体经济投资引领增长。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42.4%。产业加快向高端迈进,新动能快速成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均超过20%。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发力显效。政府财政支出靠前发力、强度大幅提升,上半年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同比增长12.4%,远高于2021年同期的1.1%、2020年同期的0.6%。在此带动下,基础设施投资(大口径,包括电热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1%,高出整体投资增速3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6%,远高于2018—2021年同期11.9%的平均贡献率。具有风向标作用、在基建投资中占比近四成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0.9%,近五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是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快增。顺应人力资本提升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短板,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半年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4.9%,高出整体投资增速8.8个百分点。其中,以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内容的卫生领域投资增长34.5%。
四是保安全投资明显提速。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等有效投资空间不断释放,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长8.0%。能源稳定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能源领域投资热度提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增长36.5%,油气开采业投资增长13.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8%。国家储备体系加快完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明显提速,带动仓储业投资同比增长20.4%。
五是中西部地区投资较快增长。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0.7%、8.0%,快于东部地区6.2和3.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有利于加快释放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的独特优势。
二、有效投资综合效应不断彰显
一是调结构促转型作用进一步巩固。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前端,投资结构直接决定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方向。在融资便利、技改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近两年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占整体投资的比重有所提升,为保持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创造了基础条件。5G基站、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5G全连接工厂建设等进一步提速,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信息通信条件。符合绿色转型导向的有效投资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的能源重大项目中,非化石能源投资占据绝对主导,比重达到87%左右。
二是保安全补短板作用进一步凸显。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和短板弱项,有效投资持续发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水利工程、能源勘探、电源投产、储备基地、公共卫生等领域建设明显提速,大大增强了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能源正常供应、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底气。
三是稳就业带消费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启动快,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敏感度高,可以在逆周期调节中先行一步,发挥稳定弱势群体就业、进而带动消费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农民工、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增收,国家采取扩大以工代赈范围、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提高劳务报酬占比等措施促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要求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应用尽用、能用尽用”,鼓励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以水利工程项目为例,目前在建水利项目2.88万个,施工吸纳就业人数130万人,其中农民工95.7万人。
三、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
展望下半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当前支撑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投资有望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一是经济有望回归合理增长区间。6月份我国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多项经济指标环比大幅改善。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这在宏观调控取向上明确了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基础,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激发投资内生动能。
二是投资资金保障更加有力。目前,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8000亿元,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进一步扩大重大项目资本金来源渠道,投资增长的资金来源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投资项目开施工情况向好。上半年,新开工项目1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9%。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增强,亿元及以上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6%,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1%。在建项目的推进实施,将为投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有效投资空间不断涌现。投资流向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粮食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趋势愈发明显,高质量投资的成色越来越足。
(国家信息中心 胡祖铨)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