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趋势 有条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摘要: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中的向好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国上下勠力奋战,取得了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二季度实现正增长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中的向好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一、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
全力以赴稳住粮食和能源基本盘。世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粮食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碰到一系列棘手难题,有的国家和地区遭遇数十年罕见的食品供应短缺甚至粮食危机,导致其国内出现严重的高通胀。与国外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多措并举稳定粮食生产,抵御疫情和不利天气影响,全国夏粮喜获丰收,实现高位增产,正在紧抓秋粮生产。我国持续做好煤炭等能源供应保障,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完善煤电价格形成机制,确保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工业加快恢复提供了用能保障。
工业经济明显改善,制造业成本压力缓解。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二季度逐月加速恢复;在41个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两位数增长。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下降,制造业7月PMI指数有所回调,但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为52.0%,继续位于扩张区间。6月份国内PPI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PPI与CPI同比变化的“剪刀差”已收窄至3.7个百分点,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承担的成本压力逐步缓解。企业盈利随成本改善和物流畅通而加快修复,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月份同比增速由上月的-6.5%回升至0.8%,上下游利润分化情况有所缓解。汽车制造业等利润增速改善明显,有力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
新业态新动能支撑有力,服务业景气加快改善。疫情反弹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动能凸显,非接触式服务业发展更趋活跃。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同比增长9.2%、5.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7月份服务业PMI商务活动指数53.8%,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9.7%,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9.1%,处于今年以来高位。道路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已经回升至临界值以上。
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内外需回暖。我国坚持动态清零,迅速控制住疫情反弹,政策协同发力畅通堵点和卡点,内外部需求快速恢复。从国内消费看,呈现积极恢复态势,6月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1%,实现由负转正。6月份全国电影票房环比大增1.7倍,已恢复到去年同期九成水平。随着汽车购置税减半、购车指标释放、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落地,车市复苏明显,乘联会发布的6月份汽车零售销量为194.3 万辆,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3.5%。从出口看,上半年,以人民币计的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尤其是5、6月分别增长9.5%和14.3%,展现出较强韧性。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5.8%。
稳物价成效令全球瞩目,切实保障民生。物价稳则民生稳,这是坚持底线思维,从容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稳住国内基本盘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美欧经济体物价总水平连创40年历史新高,6月份美国CPI达到9.1%,欧元区达到8.6%。相比之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一直在合理区间小幅温和波动,上半年CPI平均同比涨幅为1.7%,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与美国核心CPI超过了6%,形成鲜明对比。
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彰显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民生保障放在最重要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动重点区域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尤其是持续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机制,压实各地“米袋子”和“菜篮子”主体负责制,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牢了民生底线,稳住了民心。由此,同样面临世纪疫情的反弹冲击,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与西方形成了鲜明反差。
集中力量办大事,重大项目带动力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是我们在应对危机冲击的显著优势。今年以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等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加速下达,大项目大工程加速开工。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改投资。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产业链韧性足,重点区域产业链协同修复能力强。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基础设施完善,各行业上中下游形成聚合优势,加上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优势,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位势更加巩固,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抗冲击能力和冲击后修复能力。
外需支撑持续,我国对全球经济恢复起到拉动和稳定作用。世纪疫情袭来,我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改革开放,积极扩大防疫物资等民生商品出口,协力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全球社会经济秩序恢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不仅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也成为了全球经济恢复的“稳定器”。
三、有利因素增多,有条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调控工具充足等多方面优势,我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把握扩大内需主动权,持续发挥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努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聚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针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冲击,不断提升研判预警、应急处突能力,强化国内市场跨区调运和余缺互济,灵活精准运用中央和地方储备进行市场调节,努力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不断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将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财政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调控手段丰富。一方面,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增强,应对外部复杂变化的能力得到强化。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举措。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有利于持续增强扩大内需的后劲。
新经济支撑更加有力,相关主体活力和积极性增强。“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将有力支撑当前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和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我国“四新”经济相关的新设企业数量超过了全部新设企业数量的40%。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都在明显提速,尤其是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等关键方面有望加快发力,预计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相关新产品产销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而更好满足国内需求和全球需求。
持续强化减负纾困政策力度,有利于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落实落细留抵退税减税等纾困助企政策组合拳,强调政策应享尽享、应享速享。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支持力度,为相关实体企业提供更加充裕的现金流支撑。推进落实助企稳岗保就业政策,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和精准帮扶。
(作者:郭丽岩 薛啸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决策咨询部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