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马春华:推动儿童照顾去家庭化同时要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2022-08-05 11:00 中国发展网
性别平等 照顾儿童 生育率

摘要:国家努力推动照顾去家庭化水平,在推动儿童照顾去家庭化的同时,要关注性别平等的问题,韩国、瑞典、日本这些年经验都表明,在不关注性别平等情况下,很多儿童照顾政策是起不到提高生育率目标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性别和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学协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马春华主讲“儿童照顾政策的形塑:性别和福利国家体制”。马春华表示,国家努力推动照顾去家庭化水平,在推动儿童照顾去家庭化的同时,要关注性别平等的问题,韩国、瑞典、日本这些年经验都表明,在不关注性别平等情况下,很多儿童照顾政策是起不到提高生育率目标的。

老龄社会的少子化趋势是我国全民热议焦点之一,推行更高程度的生育自由、生育平权和生育福利是比简单地放开生育政策更为有效且迫切的现实需要。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儿童照顾方面还是在老人照顾方面,都可能面临照顾供给不足所导致的照顾危机,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现状如何?中国的儿童照顾危机是否有可能通过儿童照顾政策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马春华认为,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残缺是儿童危机的主要因素,应对中国的儿童照顾赤字,马春华建议:第一,收入补充,国家给所有儿童提供普惠制的津贴,具有保护儿童福祉的象征意义。第二,时间弥补,延长法定产假,扩大对于女性的覆盖面,提高高收入女性的工资替代率,考虑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定陪产假,或者包含陪产假的育儿假,同时规定无法转让的父亲配额,推动父亲参与育儿。第三,儿童托育服务,要构建普遍可得的高品质的托育体系,国家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建立整体连贯儿童托育体系,改善整个体系的治理结构,持续改善儿童托育服务的供给结构。

“照顾赤字”是借助经济学的术语,照顾供需不平衡,一方面供给减少,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女性外出工作,照顾供给在减少。另一方面需求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面临着相对明显的“照顾赤字”,照顾的需求在增加,计划生育时期用质量代替数量,儿童照顾品质要求一直在提高。如何解决“照顾赤字”,马春华认为,随着女性越来越多进入劳动力市场,福利国家和市场介入照顾领域,家庭照顾变成了社会照顾,照顾的主体不仅仅是限于家庭,而是多元化了。“通过去家庭化的照顾供给,提高照顾供给的量,来重新恢复照顾的供需平衡。”

本次专题研讨会上,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还共同发布“老龄社会关键词(2022)”。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李佳介绍说,老龄社会关键词由50个关键词和20个扩展词组成的,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口老龄化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如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低生育率陷阱、老人单身时代等等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

第二部分是经济社会趋势与特征的概念。如人口负增长、阶层固化、中年危机、新平庸、低欲望社会等。

第三部分是老龄社会目标与国家战略,包括共同富裕、健康中国、新人口红利、银发经济、9073和9064、2050老龄社会前景等。

第四部分是老龄社会积极应对路径,包括全面包容、第三人生、公共空间、适老化这些词。

第五部分是老龄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包括异地养老、互助养老、医养康养相结合、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十四五”规划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提法,比如说医养康养相结合,还上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互助养老等。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