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发布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摘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行动方案》的实施,将积极助推解决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提升。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菁、记者安然报道 7月12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市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专门到企业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扣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聚力支持全市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坚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并进,分层梯度扶持和分类靶向培育并举,加快培育壮大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彰显特色,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近期,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市民营经济局牵头印发了《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快推进优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已经组织了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瞪羚企业、省独角兽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项目申报工作,130家企业新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企业新入围省瞪羚公示名单,1家企业入围省独角兽公示名单。组织了2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第一批已经认定公布了2985家,第二批正在组织公示。
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0家,较去年增长32.7%;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923家,较去年增长35.8%;拥有省瞪羚企业143家、省独角兽企业7家,13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八,副省级城市第四。
《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工作路径和重点任务。
在工作目标上,“争排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动实施“倍增”工程。即到2025年,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评价雏鹰企业10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瞪羚企业150家左右、独角兽企业8家左右;新培育推动5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确保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在工作路径上,“建机制”,将“专精特新”理念厚植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全过程。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寻找发现、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不断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能力水平。到2025年,逐步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优质中小企业孵化育强体系,形成全市优质中小企业蓬勃涌现的发展新格局。
在重点任务上,“聚合力”,立足于梯度培育、创新协同、数字化崛起、资本赋能、要素配置、双循环融入、体系升级、专项服务八大组合拳,对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通过不断地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着重关注发展生态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相结合,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实施梯度培育行动。主要聚焦“四新”经济发展和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精准锁定具有“硬核”科技、爆发式成长潜力的企业,按照两条优质中小企业孵化育强成长路径,健全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青岛市优质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分级培育。
——实施创新协同行动。紧盯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持续跟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常态化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卡位入链”对接活动。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协同制造,鼓励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开放场景应用,发布产品和服务采购计划。
——实施数字化崛起行动。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招引支持力度,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应用,打造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智慧园区。
——实施资本赋能行动。鼓励银行、担保等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出个性化、定制化专属产品。用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性转贷、融资担保奖补等融资支持政策。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定期推送机制,推进征信平台建设,发挥信易贷、融资通、金企通等线上融资平台作用,提高银企对接效率。
——实施要素配置行动。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产业、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投资项目优先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库,按规定给予相关要素保障。对聚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较多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小企业产业园区授予“专精特新”特色园区牌匾。
——实施双循环融入行动。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申报“青岛制造”品牌建设重点企业和“青岛金花”企业。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青岛中小企业采购暨合作洽谈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实施体系升级行动。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带动作用,完善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建设“三个库”(专家库、企业库、项目库),联络“三个家”(企业家、科学家、银行家),协同“三个会”(协会、商会、学会),发展一批专家志愿服务团和志愿服务工作站,方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对接各类资源。
——实施专项服务行动。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参加国家、省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优先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发放“民企大学”培训账号,定制专属课程,每年分批分类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班。策划组织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果展等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厚爱企业家和共同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行动方案》的实施,将积极助推解决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提升。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以实干实绩为导向,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行动,坚持以“专精特新”工作法赋能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逐步构建全门类政策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资源配置的“专精特新”服务体系,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全面营造关心企业、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彰显青岛市尊商、重商、亲商的态度和决心,让“专精特新”工作法成为服务“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