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宁河区“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新闻发布会
摘要:接下来,在党中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上展现宁河风采,奋力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 朱波 报道 7月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宁河区“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新闻发布会。宁河区委副书记、区长惠冰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宁河区按照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凝心聚力、加压加力,紧扣各项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立区、制造强区、乡村兴区、惠民福区四条路径,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的相关情况。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焦健、区科技局局长任绍辉、区人社局局长牛会明、区金融工作局局长李巍为大家介绍宁河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举措,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在会上,宁河区委副书记、区长惠冰介绍当前工作重点是:
一是锚定目标抓发展。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要义,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支持宁河等区打造为“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发展协同区”“生态涵养功能区”的重要要求,当好全市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二是笃定重点抓发展。按照我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一海一城、两区两带”工作举措,系统打好“六大行动”“六大攻坚战”等重点任务,谋划实施以“一海、一河、一岛、一林、一稻”也就是“小七里海”、“蓟运河通航”、桥北“麒麟岛”、“绿色生态屏障之旅”、“禾下乘凉”巨型稻圆梦观光等为代表的生态价值转化试点工程,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支撑宁河长远发展的“四梁八柱”。
三是坚定信心抓发展。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坚持不懈地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以深入开展“宁河三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合力、抢抓机遇,不断巩固拓展“政”“商”“民”共谋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国务院33条、全市35条以及我区69条配套措施,全力以赴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
惠冰介绍说,下步工作中重点抓好五项任务: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新五区要打造“生态涵养功能区”,进一步明确了宁河的功能定位。我们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借助七里海湿地宝贵资源,把“生态”这个立区之本一贯到底、一抓到底。一方面,要在重塑“绿水青山”上下功夫,继续统筹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攻坚战,高标准落实“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重新谋划实施好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提升系列工程,进一步强化湿地生态功能、打造更多生态场景,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推动湿地管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全覆盖,打造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的美丽新宁河。另一方面,在重铸“金山银山”上下功夫,作为全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的三个区之一,我区正在积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是今年谋划投资200亿元的“小七里海”项目,将实施“四级水网、稻鱼共生、密林屏障、生态鸟岛”四个生态系统优化策略,建设“湿地物语公园”和“闲情稻蟹村居”两大复合游憩板块,在湿地保护区外再造集科普、科研、观光、消费等一系列业态融为一体的七里海风光。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是坚持制造强区,推动创新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立市”既是全市发展的重点战略,也是我区坚持的四大路径之一。我们将围绕产业基础提质提档、产业链补链强链的目标,以科技赋能实现创新驱动,在产业上首先实现转型升级。主要做好“新”“老”“大”“小”四篇文章。一要做强“新”,就是要做好新动能引育,以天津未来科技城为载体,以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民航大学宁河校区为战略支点,打造千亿规模产城融合示范园区,不断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航空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二要提升“老”,围绕钢铁、造纸、装备制造等“老字号”产业,着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赋能升级。三要抓住“大”,就是要发挥好“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补齐和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一批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在行业里站稳主导位置。四要引育“小”,针对宁河中小微企业居多的实际,大力扶持高成长性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做好未来型、潜力型企业引育,壮大“雏鹰”“瞪羚”等科技型企业队伍,着力促进“小壮大”“小变强”,全面形成产业梯队、动能梯队。
三是深化协同协作,推动开放发展,增强后劲蓄足动能。宁河将坚持立足天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进一步拓展开发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拆除一切不适宜的“门槛”和限制,在统一大市场和“两个循环”格局中锤炼本领、抢占先机。一方面,要统筹抓好“协同”与“联动”。在“协同”上,积极发挥区内同时拥有北京、河北“飞地”的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好京津、津冀两个示范区,打造承接资源的主要载体,实现变“飞”为“宝”。在“联动”上,依托宁河与“津滨”双城处于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地缘优势,着力建好宁河主城品质提升区,推动津宁市域郊铁路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通要素流、信息流、资金流“主动脉”,让宁河成为“津滨”双城的产品供应地、产业配套地、休闲目的地,促进宁河产业体系更好地嵌入全市、服务全国。另一方面,要系统推进“招商”与“服务”。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我们正在深入组织开展全员全域招商引资三年行动,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举办“‘宁’新聚力 合创未来”主题签约活动3次,签约项目28个,协议投资额近80亿元。下步,我们将深化招商工作,面向发达地区、面向产业链上下游项目、面向高端人才、高新企业,加大引资、引商、引智、引才力度。衷心希望广大朋友、各界人士来宁河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在服务企业工作上,我们推出了“承诺制+驻厂办公+拿地即开工”等高效服务模式,24小时为企业项目提供“全流程”“全环节”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利商的良好环境,让宁河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宝地。
四是深耕农业农村,推动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宁河是农业大区,区域90%以上的面积都是农村地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能。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战略,建设好“两带”,也就是蓟运河流域和潮白新河流域乡村振兴发展带。一是走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为整村整镇整行业“集群作战”,用七里海湿地生态资源赋能,以规模和质量换取市场主导权。为此,我们已组建了七里海河蟹产业公司,以“南有阳澄湖、北有七里海”为切入点,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品牌。下步还将继续组建宁河大米、宁河猪肉等行业公司,同步引入加工配套企业,建设线上直营店、线下批发市场,在精深加工、品牌战略、营销策略、市场定位等方面创新思路,打造“宁河味道”“宁河农品”等拳头品牌。二是走好农文旅业态融合化的路子,用文化、康养、旅游等多种业态丰富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五一、端午期间,我们俵口镇以天津早期党团组织创建者于方舟烈士故居为核心打造的“重走方舟路”红色文旅项目,还有木头窝、杨泗、岳秀等文旅村项目,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东棘坨镇种植的“巨型稻”正在茁壮成长,将使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的梦想在天津成为现实。下步,我们将与社会资本合作,以“整村授信”模式再建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再打造一批文旅项目,不断做大品牌、扩大规模。其中,将重点实施“一河”也就是蓟运河通航项目,以宁河的母亲河蓟运河为轴,将沿线的宁河城区、文旅村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尊阁等节点“联珠成串”,引爆美食文化、文旅点位和民宿经济,让“北国江南、水香宁河”和“宁河米仓、美食天堂”的称号实至名归。
五是践行“人民至上”,推动共享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动宁河绿色高质量发展,广大宁河父老乡亲既是参与者、建设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将始终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深入实施“幸福倍增计划”,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真心多做事。站在群众视角谋划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到民生领域比例,多储备、多实施民生实事,重点关注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多出实招、多办事实,努力让老百姓多受益、真得利。二是全力快办事。为老百姓做事,既要多做事、做好事,也要早办事、快办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冬季取暖以及急难愁盼问题提前研判、提早部署、全力落实,确保发挥最好成效。三是大胆干实事。彻底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树牢“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只要是能为群众真解难题、真办实事,我们就要敢于做、大胆做,宁可政府“吃点亏”,也要让老百姓得实惠,真正把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工程、每一件小事中去。
惠冰表示:接下来,在党中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上展现宁河风采,奋力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