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深圳医改”成效明显 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

2022-06-16 16:38 中国发展网 陈泳裕、蔡勇跃、记者罗勉

摘要:其中“深圳医改”成效明显获得督查激励,今年将获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陈泳裕、蔡勇跃、记者罗勉报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深圳医改”成效明显获得督查激励,今年将获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顶天立地”、优质高效,开创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新局面,让市民“病有良医”。通过医改,深圳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包括婴儿死亡率1.14‰、孕产妇死亡率4.79/10万,2020年深圳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53岁等。

瞄准“顶天立地” 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顶天立地促健康”,深圳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创新构建“两融合一协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以市属医院为主体组建区域医疗中心,以推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运作为目标组建基层医疗集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院办院管的社康管理体制为纽带,形成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全科与专科协同发展的分级诊疗方式。

健康有人管,深圳人看大病也不难。深圳通过“外引”和“内扶”,引进一批名院名校办医,打造卫生健康事业的“新高地”。随着“国家队”、“省队”的落地,深圳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高水平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圳新增广东省高水平医院2家,总数达7家;新增三甲医院10家,总数达28家;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16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入复旦排行榜全国百强。遴选首批卫生健康菁英人才349名,新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31个,累计认定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1016名。

深圳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修订社康机构设置标准,布局建设社区医院,推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标准提升至1400平方米。去年,全市新增社康机构91家,总数达833家,基层医疗集团完成总诊疗量的74.5%,社康机构完成33.1%。

深圳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系主任尹朝霞表示,深圳医改是系统性推进的,市属公立医院和区属公立医院一个‘顶天’、一个‘立地’,组建了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一起保障居民健康。尤其是在强基层上,深圳从医学人才培养、社康建设等方面全盘推进,切实把居民的健康管起来。

深化“三医联动” 限价采购药品节省36.38亿

对221种国家谈判药品实施限价挂网采购,累计节省采购金额36.38亿元;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8种疾病实行社区首诊打“5折”、签约家庭医生打“2折”的医保用药优惠政策……

在减轻居民就医负担上,深圳通过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服务项目及打包收费政策,健全分级诊疗引导机制,切实为市民就医“减负降压”。

深圳将原先9261项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目录大幅“瘦身”至7664项。同时,出台52个门诊特定病种政策,为3863名困难群众购买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保参保人累计投保专属医疗险超21亿元。首次以地市牵头组织跨省联盟带量采购,预计节约采购费用17亿元。

深圳市成立政府卫生健康投入政策改革工作专班,完善有利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投入政策。针灸、拔罐等71项中医类治疗项目以及中药纳入一档参保人社康“7折”范围,82.4%高血压、73.6%糖尿病诊疗在社康机构完成,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至134元。

推进“健康深圳”建设 今年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

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过去的一年,深圳启动了新一轮“健康深圳”行动计划,实施20个专项行动,开展首届深圳健康活动月活动,发布首份《居民健康白皮书》,新增健康场所近200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省级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深圳建设,建成一流的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深圳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改扩医院建设项目,高质量新扩建医院4家,新增床位1200张,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全科医生800人以上,努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市民看病就医获得感。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新华医院项目,是国内在建单体最大的医疗综合体,总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500张,按三级甲等医院及教学医院规划设计,是深圳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重要部署。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