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摘要:通过严格管控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川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本报讯 记者白雪 李平贵报道 “2021年,重庆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盛海在《2021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据了解,2021年,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公众关注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7年增加23天,其中“优”的天数为146天,是历史最好水平,重庆实现“蓝天常驻”。74个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同时,通过严格管控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川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更加多样,碳市场更加活跃,环保优化营商环境更加高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迈出新步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重庆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吴盛海介绍说,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碳市场试点省市,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碳市场运行。运行初期,以工业企业为控排范围,将2008~2012年任一年度排放量达到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设为准入门槛,共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42家。随着部分重点排放单位“关停并转”退出和转入全国碳市场,目前,纳入重庆地方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共152家。
“通过不断采取完善制度规范、严把数据关口、狠抓履约管理、强化改革创新等有效手段,重庆碳减排效应逐步显现,累计实施碳减排工程项目近80个,有力推动全市碳减排工作。”吴盛海介绍说,重庆碳市场交易也实现了量价齐升,截至2022年4月底,重庆地方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363.83万吨,成交金额6.92亿元。2021年,重庆碳市场在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方面均名列7个试点省市前茅。
“重庆碳市场作为试点的地方碳市场,进行了很多尝试,创新了理念、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吴盛海表示举例说,“比如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与参与主体范围,探索开展包括碳质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开展碳普惠活动等,这些都是可以应用到全国碳市场运行中的。”
与此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重庆加快构建重庆市碳达峰碳中和领域“1+2+6+N”政策体系,建成上线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碳惠通”,组建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在全国率先将碳排放管理纳入环评和排污许可,并编制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近年来,提升环评服务效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相结合,重庆让入渝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邦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去年以来,重庆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24大类78小类项目免于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创新举措服务环评审批,制定实施《“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上线,应设尽设行政权力事项全部覆盖。研发全国首个“三线一单”智检服务系统及“建设项目选线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App,助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去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批109个项目环评文件共节约481个工作日。
“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重庆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生态环境领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等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王邦平表示,未来,重庆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