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提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举措 强基层建高地 打造粤东区域医疗中心
摘要:《规划》以“大卫生、大健康”为导向,深化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疾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聂金秀、鲁利韦、记者罗勉报道 近日,汕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汕头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汕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的具体举措,努力实现到2035年,建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地位相适应的健康汕头的远景目标。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
《规划》以“大卫生、大健康”为导向,深化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疾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提出:要建立起以疾控体系为龙头,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探索将疾控机构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做好县域医共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片区责任制,完善基层疾病防控网络网格化。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进医疗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人才流动、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协作。构建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职能清晰、机制顺畅、上下协同、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区域高水平疾控中心,打造粤东微生物、公共卫生区域中心实验室,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建立以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为骨干、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为补充、发热门诊(诊室)为哨点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建设一流学科群打造粤东区域医疗中心
《规划》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进一步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提升和整合市中心区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一流学科群,打造粤东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提出:要构建全市“一高、两翼、四核、多支点”的医疗卫生空间格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启动一批省属市属医院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异地建设,加快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等新址建设和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省级医院组团式帮扶汕头建设临床重点专科,提高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省内分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儿童、心血管、肿瘤、神经省内分中心。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发挥眼科、肿瘤和整形外科等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和部分区域领先专科优势,建设10至20个省内先进、布局合理、品牌响亮的区域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和学科群,发展跨市医联体或专科联盟,增强区域辐射引领能力。
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
《规划》坚持“强基层”与“建高地”同步推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下移、资源下沉,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提出:到2025年,基本达到“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站”,完成规范化建设,推行一体化管理。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基层医院三年行动方案,从10所市级医院选派120名医师对口支援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服务能力。加大重点领域、紧缺专科、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建设分级诊疗鼓励发展社会办医
《规划》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综合监管执法,积极鼓励发展社会办医。提出: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开展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通过医保支付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支持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建立急慢分治制度,提高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儿医院等医疗机构,以及连锁化、集团化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实现中医药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规划》坚持中西医并重,补齐中医药服务短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覆盖全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提出:补齐中医医院设置和建设短板,积极推动龙湖区、濠江区、南澳县等区(县)中医医院(中西医医院)新改扩建,推进潮南区、潮阳区中医院按期建设,实现30万以上常住人口区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打造一批“旗舰中医馆”,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进一步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础。到2025年中医诊疗量占比达到25%。
加强一老一小等人群健康保护
《规划》提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卫生重点疾病管理。培育壮大大健康产业,扩大健康服务供给。强化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一老一小、残疾人、职业人群等健康保护,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在全市布局建设4至5家产前诊断中心,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推动在金平区牛田洋片区、濠江区北山湾、澄海区莲花山、潮南区陇田镇田心湾、南澳县青澳湾等地建设医养结合、休闲疗养、养老护老项目,与白求恩潮阳医院、长平康复医疗中心等项目,共同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支持市医学科学院建设“产学研+政企”医学科研项目孵化基地,打造区域医学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大健康产业项目落地。聚焦疫苗、单抗、基因治疗药物领域,利用华侨试验区等平台,大力扶持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
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
《规划》提出要大力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大力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着力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在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鼓励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高水平医院优先拓展5G医疗应用场景,发展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模式、新业态。以信息化手段打破优质医疗资源地域限制,全面融入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数字病理远程诊断、远程心电、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服务。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