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CMF:六项建议助力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2022-06-10 10:26 中国发展网
中小微企业

摘要:通过研究五月份各项指标仍然可以发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较大。

中国发展网讯  6月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本次论坛聚焦热点问题“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CMF)主要成员孙文凯代表课题组发布专题报告。

报告提出,随着各省出台相关政策响应国务院33项稳经济措施,六月份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是通过研究五月份各项指标仍然可以发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较大。首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进入2022年后逐渐落到景气线以下,尤其是四、五月份大幅度低于景气线。除此之外,中小微企业注册注销比小于1也反映出当前企业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

报告指出了疫情带来的四个挑战。第一,疫情的持续给小微企业带来的挑战。在疫情暴发最为严重的四、五月份,小微企业的注册注销比、市场运行指数以及信心指数等数据都有了明显的下滑。北京大学对小微企业做的线上调查也显示出疫情对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需求、营业成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而四月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也反映出疫情导致企业需求下降、成本上升,还会带来物流中断等问题。

第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近期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出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升。调查显示原材料成本上升最为明显,人口成本次之,防疫工作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

第三,不对称复苏导致的出口转移。东南亚部分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与我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疫情防控方面政策的差异使得这些国家近期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在双重因素叠加下,部分产业和贸易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冲击。

第四,房地产市场低迷带来的负面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总投资累计增速下降明显、商品房销量下滑等。而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据了中国GDP总额的近7%,关联产业产值占GDP比接近30%,并且与众多中小企业处于同一产业链条。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给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报告认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就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多次制定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但面对内外因素叠加的多重冲击,当前的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报告给出了六项建议:

第一,财政支出在疫情时加力扩面。后续一旦面对疫情防控升级,财政支出总额要提高,覆盖面要扩大,直接补贴比例要有所提升。此外要增加政府采购,而资金来源可以是专项债、划归国企的利润甚至是财政政策货币化。

第二,复工复产阶段应以诱导性政策为主。在企业复苏阶段,在扩大投资、扩大就业方面不会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比如财政可以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也可以在企业融资时对新增部分进行相关贴息和更大力度的担保。这些政策有助于产能的扩大和经济的恢复。

第三,促信心需显坚决态度。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把稳经济放到更高的位置,避免因为小范围疫情的反弹而动摇恢复经济发展的决心与信心。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延长某些优惠政策期限。从而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第四,加强政策协调。一方面是中央防疫政策到地方的执行,层层加码的现象需要靠协调来解决。此外地区间的防疫政策也需要协调,从而让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需要跨区域发展的产业真正恢复。

第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近年来税收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明显,但是仍然存在短板。需要通过制度性建设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精确掌握相关信息。更好地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管,避免部分企业违规退税、套利以及经营贷向其他领域转移等情况。

第六,发展以中小企业票据发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首先,积极建立全国统一担保市场大平台。要依托央行电子票据系统(ECDS),推进政策担保公司、省级再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融资银行等多方主体形成商业合作机制。其次,制度化推进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通过信用扶持机制和相关法规的颁布提高中小企业商票的市场认可度,调整商业承兑汇票的相关规定并与企业融资贷款和银票贴现业务开户要求保持一致。最后,推动中小企业票据的监管协调。将中小企业签发或持有的票据贴现融资计入普惠金融信贷考核,此外疫情期间适度调整对亏损企业不允许开展信贷业务的管理规定。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