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奋力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广州样板
摘要:将紧紧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按照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落实市“621”水务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冯能文、聂金秀、记者罗勉报道 从广州市水务局了解到,该局作为广州水务工作主管部门,将紧紧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推进河湖“长制久清”,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广州样板,增添更多让市民满意的水生态福祉,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水务支撑、作出水务贡献。未来将以三大“抓手”为着力点,聚焦三大模块:系统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优化提升水资源管理服务。
广州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汉钟表示,将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不折不扣地将学习贯彻广东省党代会精神与水资源管理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碧道建设以及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等结合起来,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让广东大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这对新阶段推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鲜明美好目标,对推动广州水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姚汉钟表示,将紧紧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按照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落实市“621”水务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即:构筑“四源共济、六网联动、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网、“千涌通百川、三江护安澜”的洪涝安全网、“单元达标、厂网一体、安全高效”的污水治理网、“优水入万户、碧水绕村流”的水美乡村网、“健康和谐、水清岸绿”的生态碧道网、“一网统管、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务网的6张水务高质量发展骨干网,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水务现代化治理的2大关键能力,实现建设水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通过以上举措,增添更多让市民满意的水生态福祉,为广州市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支撑,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贡献广州水务力量。
抓牢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三项重点工作
广州市今年水务工作的三项重点内容:一是系统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设施安全鉴定、除险加固、标准化管理,规范涉河项目审批,开展水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及结果运用。2022年底30%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打造生态韧性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加快落实《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补齐防洪排涝工程及管理短板。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强化重点区域及关键设施监测感知覆盖,提升防洪排涝“四预”能力。特别是近期降雨频繁、降雨量大,全市水务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广州市委林克庆书记关于“雨情就是命令,小雨当大雨防!”的要求,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加紧落实工程和应急抢险等举措,切实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守护江河安澜的韧性广州。
二是创新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不断完善优化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体系,开展河长制评先表彰活动,深化河湖健康评价及“一河(湖)一策”。加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建设,2022年底累计完成350条以上合流渠箱改造。深入落实污水处理“双转变、双提升”,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落实污水厂网“联调联控”,加强地下污水管网利用维护及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2022年计划建成碧道200公里以上,构建全民共享碧道数据平台,探索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三是优化提升水资源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北江引水、牛路水库、花都水厂等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同城、同网、同质”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推进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加快老旧和高风险供水管网和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提升城市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推进11个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统筹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拓宽再生水利用途径。
该局在推动落实水务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坚决扛起整改工作责任,以深入落实全面整改促进局系统政治、思想、作风、制度、能力全面提升。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守好守牢广州水务工作安全生产底线。
实现河涌“长制久清”
该局将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长期“有能有效”。一是强化河长考核。以完善河长制湖长制考核激励措施为重点,开展对市直单位和区级河长的考核,进一步压实水环境治理各方责任,确保各级河长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二是坚持源头治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广东省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深化“散乱污”场所、涉水违建、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合流渠箱改造等污染源治理工作,推进排水管理进村、进工业园、进小区,健全完善水污染精细化、专业化监管体系。三是强化流域治理。推动河湖长制工作重心由水污染治理为主,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推动区域连片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水岸同步治理,加快解决雨季污水溢流问题。
广州碧道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节水型城市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广州市高质量建设人水和谐生态碧道网络方面,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碧道891.85公里(2022年建设碧道70.85公里),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去处,广州碧道项目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奖、国际景观奖等8项国内外奖项。2022年全市计划建设碧道200公里,精心打造骨干碧道示范,编制实施《广州市骨干碧道网设计导则》,结合市民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落实滨水开发规划,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编制实施《广州市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发展规划》,大力建设珠江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开放水域空间、整合陆域资源、健全政策措施,擦亮广州市水上运动新名片。以碧道建设为纽带,继承发扬岭南传统水文化,深入推进水务遗产发掘及保护工作。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方面,目前,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比例达到28.66%,2021年6月广州市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要求三年内完成国家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其中广州市在国家2021年的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绩效评价中获得A档(最优)成绩。未来,市水务局将继续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海绵城市政府规章等,系统谋划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以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单元达标为抓手,加快城市雨水系统的修复构建,推进水系统治理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全流程管控机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加强日常监督。加快推进23个海绵示范区建设,总结推广优秀案例,带动提升行业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完成国家示范城市建设任务。
精细化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方面,广州市于2020年获得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2021年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市共评选出19名节水先进个人和52家节水先进单位,《点点节水》宣传视频荣获全国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下一步,广州市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深入落实国家、省节水行动方案,推动实施《广州市节约用水规划》《广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节约用水办法、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节水型城市动态管理,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四个重点领域,申报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立健全各部门节水工作机制,严格节水监督考核,加强节水载体建设,注重过程指导,提升节水成效。推进节水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各区精准有序开展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