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CMF报告:应在“保障底线、基建发力、聚焦短板”的思路下首先做好“控支”工作

2022-05-27 10:35 中国发展网
财政政策 财政空间

摘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短期内呵护财政空间的逻辑起点在于“控支”,应当在“保障底线、基建发力、聚焦短板”的思路下首先做好控支工作。

中国发展网讯  5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8期)于线上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CMF)主要成员秦聪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稳经济、稳预期已经14年,长期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在边际下降,同时叠加短期内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超预期冲击,我国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将财政作为一种治理经济社会的手段,要在经济下行时期财政保有足够的韧性,为宏观调控提供足够的政策空间。因此财政政策不仅要保持积极的态势,同时要注重自身的可持续性,在这两者兼顾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稳经济的“定海神针”的作用,才能为当前宏观调控创造出充足的财政空间。

报告表示,目前对于财政可持续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角度展开:首先,聚焦债务视角的研究将财政可持续定义为债务可持续——若政府的债务可持续,则整个财政就是可持续的。这类研究又可细分为关注政府债务融资能力的研究,以及关注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研究。其次,聚焦财政系统自我调节角度的研究认为,如果财政自动稳定器(内嵌在财政体系内的预设机制)的职能能够有效发挥,实现财政系统自我调节、熨平经济波动,那么财政就是可持续的。最后,聚焦财政空间角度的研究特别关注于经济下行时期财政自身能否保持足够韧性,进而为宏观调控提供足够的政策空间。结合政策实践,本次报告选取财政空间角度对财政政策可持续性进行分析。

报告提出,对财政政策空间的研究,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而言都有重要意义。从长期来看,积极财政的政策效应边际递减。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既需要对老政策进行提质增效,也需要在政策包中纳入新的政策。从短期来看,在我国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3月的预算草案已经将去年的结余资金安排到了减税、退税、增支等方面。4月份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财政部门需要进一步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有鉴于此,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需要财政提供较为充足的政策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匡算我国财政政策空间十分必要。

报告建议,要“呵护”宝贵的财政空间。从短期看,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短期内呵护财政空间的逻辑起点在于“控支”,应当在“保障底线、基建发力、聚焦短板”的思路下首先做好控支工作。

第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一方面,应继续清理闲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应优先利用以往年度结余转存资金、国库库底资金和因项目改变尚未支出的已安排资金弥补自身财政缺口;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追缴以往年度未及时入库的存量资金,坚决清理违规财政专户资金。

第三,加快转移支付拨付,保障地方支出能力。在有效控制转移支付规模过快增长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特别是向受疫情影响和留抵退税压力较大以至于基层财政运转困难的地区倾斜。除此之外,对于中央交托事项,应确保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到位,实现项目实施主体与资金相匹配。

从长期看,要“理顺两个关系,完善两个体系”:

首先,应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使政府“既不失位也不越位”。其次,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在进一步提高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同时,加强地方税体系建设,确定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收入自主权。

再次,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方面,提升预算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外的三本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四本预算的统筹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全口径预算体系的整体调控功能。可以研究制定5年期滚动赤字管理体制。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考虑着手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和完善专项债管理制度。

此外,最优的宏观调控效果一定来自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的有机协调。短期内的政策态势还是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而在这一政策导向下货币政策要预防财政政策带来的两大冲击:一方面是“准财政”可能导致货币扩张,比如PSL的放量导致的信贷扩张进而货币扩张;另外一方面是如果没有做好控支而又进行大量借债,可能会带来赤字货币化的压力,进而导致通胀和金融风险的积累。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