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数字化正在构筑中国建造新发展图景

2022-05-24 10:0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数字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

邢艳娇

近日,由人民政协报社指导、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大力支持的“中国建造的数字化发展图景”主题座谈会在线上举行。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是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建筑业可通过注入数字基因,加快构筑现代建造图景。并指出,建筑业要找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助力数字中国、智造强国建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数字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众多领域中,建筑业是重要的实现场景。中国建筑业体量巨大,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表示,身处传统产业的建筑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数字技术的赋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如何理解建筑数字化,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表示,对企业而言,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业务策略的调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组织文化的变革。

夯实数字化基础,首先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周期的集成应用,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阶段的信息共享。

“中铁建工集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广泛应用BIM技术。”中铁建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喜介绍,成都铁路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深度应用BIM技术,消灭差错漏碰,使科创楼提前62天主体封顶,并提升了建筑品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建筑行业软件研发与数字化业务的国家队,2021年推出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平台——BIMBase平台,解决了中国工程建设行业长期以来缺失自主BIM三维图形系统、国产BIM软件“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翠坤介绍,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新建工程项目开始试点采用BIM报建和施工图审查,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大数据底座。

重塑传统建筑场景

对于建筑业流程而言,一切基于理念、始于设计。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提出了“正向整合设计”,将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的“三造”融合,实施全过程一体化协同设计。

“研究院搭建的EPC数字化协同平台,采用全流程、全要素的控制性方法,最终实现输出‘大师的大脑’,把项目的‘个别好’转变为‘普遍好’。”在薛峰看来,只有将人口、生态、文化、空间发展等数字信息进行耦合关联,从规划角度推演,进行真实场景模拟,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化应用的一个重点领域。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信息部主任吴张建说,数字孪生城市为城市治理提供承载整个城市各类数据的“底盘”,实现数据可视化,就能打造一个“透明”的城市。

钢结构建造也是建筑数字化的重点领域之一。以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北京丰台站为例,张建喜介绍,该项目钢结构工程用量高达19万吨,等于4个鸟巢,通过中铁建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其整体原材料利用率提升1%,7万余条焊缝均可全程追溯,开启了钢结构工程数字建造新模式。

作为数制融合的产物之一,以建筑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建筑装备如今已成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广东博智林公司助理总裁陈定球介绍,博智林自主开发的自主导航系统可为建筑机器人在极其复杂多变的建筑施工环境中提供定位感知及自主行走功能。

诸多痛点仍需打通

近年来,在行业先行者的带动下,中国建筑产业的传统面貌正在发生变化,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建造过程碳排放量、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

在赖明看来,数字建造将助力中国建造走向绿色建造、现代建造,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但不可否认,在推动数字建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赖明表示,当前,行业对数字建造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数字建造的统筹协调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全生命周期的融合还处在发展初期,政策法规还不适应数字建造的发展,标准体系离数字建造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中高端人才还相对匮乏。

对此,王美华建议,应加强住建、工信、科技等多部门协作,统筹协调;在顶层设计上,构建集设计、生产、物流、施工等多行业、多专业的联合攻关团队,开展数字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基础软硬件开发、智能系统和设备研制。

构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样重要。王美华提出,应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建造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验收评估、安全保障等标准的编制及推广。

筑牢数字建筑的安全底座是王翠坤关注的重点。王翠坤建议,加大国家专项投入,出台支持企业自筹经费投入研发的相关鼓励政策,打造一批适合中国国情、好用的国产BIM应用软件。

谈及中国建筑数字化的发展图景,薛峰认为,其一定是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建筑是有温度、有味道、有颜值的建筑”。在薛峰看来,包括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计在内的人性化细节都应该在数字建筑中得到体现。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