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友:金融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引领性高端产业集群
摘要:成渝地区双城集聚效应明显、梯级层次突出、高校多、人口多、基础设施较好、创新意识较强,具有创新改革的魄力,为成渝地区赶超跨越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成渝较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较低的生活成本是吸纳人才的优越因素。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5月21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宜宾峰会暨“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四川大学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部副部长、宜宾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教授高德友与会建议,金融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的专业性、主动性、精准性、把控性,打造引领性的高端产业集群。
高德友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碰到问题,有以下四点,一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相比中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相较于国内四大城市群,成渝地区产业层次差距很大,高新产业发展不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顶尖高校较少,高校优势科研领域与地区产业优势结合不紧密。三是成渝两地的优势产业相似度太高,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不足,相对优势的产业缺乏优势品牌,成都、重庆主城区和区域内二三级城市的产业都集中在几个领域,造成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等现象。四是本土知名大风投公司缺乏。
高德友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金融赋能高端产业,提升投资的专业性、主动性、精准性、把控性,打造引领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如果要承接中东部地区或者海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应由经济圈内其它二三级城市承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必须发展面向未来的高端产业,以与圈内次级县区市错位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机制。三是积极引领金融和创投机构支持地方政府前瞻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的大设施大平台,积极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园区。四是超前布局,全力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和金融政策的能力,提升金融管理水平、投资水平和预测水平,以及把控金融政策和风险的能力。
高德友介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产业总体情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包含了成都、重庆主城区及四十余个县(区)市,经济规模居于西部前列,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4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三次产业比重较为合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消费能力领跑全国。高校的科研力量具有优势,高校数量超过200所,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居全国前列。总的来说,成渝地区双城集聚效应明显、梯级层次突出、高校多、人口多、基础设施较好、创新意识较强,具有创新改革的魄力,为成渝地区赶超跨越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成渝较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较低的生活成本是吸纳人才的优越因素。综合各种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本次会议上,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及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原校长杨继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IMI理事长庄毓敏出席并致欢迎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IMI副所长涂永红主持。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见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