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区“迎难而上,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举办
摘要:发布会上,胡学明介绍了河西区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完善金融业发展布局、助推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举措成果和下一步发展规划。区金融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负责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 朱波 报道 5月19日上午,天津市河西区“迎难而上,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举办,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明作主题发布。一季度,河西区金融业增加值103.4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发布会上,胡学明介绍了河西区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完善金融业发展布局、助推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举措成果和下一步发展规划。区金融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负责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河西区紧紧抓住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速聚集各类金融资源,金融业发展水平不断跃升,呈现出产业规模大、机构数量多、服务功能强、发展态势好的特点,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河西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19.8亿元,同比增长2.9%,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今年一季度,河西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3.4亿元,同比增长1.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10018亿元,创历史新高。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并重,河西区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总部型金融机构,积极承接首都外溢金融资源。截至目前,全区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00余家,以友谊路为主轴,以宾水道、围堤道、永安道三条金融发展带为辅轴,形成了“丰”字型金融产业空间布局,汇聚了全市近50%的金融总部资源。
与此同时,河西区积极推进金融向实体经济“输血供氧”,精准服务“六稳”“六保”,2021年以来,累计组织银政企撮合对接会30场,累计完成授信金额220亿元,帮助100余家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今年,河西区还被确定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区,目前已支持200余品类的支付结算。
下一步,河西区将继续优化友谊路金融街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服务推动平安泰达国际金融中心、融邦大厦等项目加快建设,精准走访对接重点金融机构,加速各类金融资源聚集,今年计划引进各类高质量金融机构20家以上。同时,进一步做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撮合服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计划以不同行业为主题,举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接会20场。并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争取更多金融改革创新突破性试点在河西区率先实施。
未来,河西区将加快聚集更多金融资源,着力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更好服务“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更好服务“双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服务“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