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易地搬迁让坪垭藏乡群众幸福生活扎了根
摘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美好河山中也有“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搬迁前的坪垭藏族乡坐落在高山林缘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分散居住在9个自然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石晨记者王斌报道 “山上有产业,山下住新房,干活有技术,挣钱渠道多,党的政策好,百姓乐开怀……”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新村,1236户村民住进了盼望已久的新家,村民杨中华坐在自家新房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念起顺口溜,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美好河山中也有“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搬迁前的坪垭藏族乡坐落在高山林缘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分散居住在9个自然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为民谋福祉,造出新天地。“十三五”期间,甘肃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实施了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8年10月完成项目建设,1236户5731人从高山林缘区搬迁至川坝河谷区,2019年实现整乡脱贫,坪垭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坪垭藏族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乡村。
“以前我们住山上,还是土坯房,遇到下雨、下雪天,全家最发愁,路不好走,也不安全。”杨中华指着亮堂堂的新家,激动地说:“现在新房子太好了,水、电都通到家,而且新村还有学校、卫生院,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非常方便,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
乐业才能安居,稳定就业是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必答题”。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甘肃武都坪垭藏族乡结合实际探索推行“1+5”发展模式,通过劳务输转、公益性岗位、产业园区、乡村工厂等四个途径,帮助群众就业增收。
“前几年我们出门打工挣的都是小工钱,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政府组织劳务培训,培训之后,出去干的都是技术活,不是钢筋工就是架子工,一天就能挣三四百。”提起现在外出务工,坪垭藏族乡旧墩村村民曲万福满脸笑容。
据了解,为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坪垭藏族乡持续加大对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全乡有劳动力3228人,累计培训2162人,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员中60%成为架子工,日工资在350-450元左右,全乡全年劳务收入达3914万元。如今,“坪垭架子工”品牌,已成为坪垭务工群众的“新名片”。
特色,就是藏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近年来,坪垭藏族乡围绕“藏乡江南 醉美坪垭,经幡飘动 莲花盛开”这一主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把坪垭打造成集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藏乡旅游网红打卡“新标地”。
赵平是坪垭藏族乡一家藏式农家乐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当地艺术团的团长。他创办了坪垭第一家藏家乐,不断挖掘藏乡饮食文化特色,独具藏式风格的装修,配置特色的坪垭藏餐,让游客体验到“舌尖上的坪垭”。同时,他所成立的艺术团通过表演乡歌、推广锅庄舞,更是宣传了藏族文化,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增收。
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深山到平川、从贫困到致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易地搬迁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老农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光景”。如今在新家园里,处处是笑脸、时时有欢乐,坪垭群众们趁着好政策的东风,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奋斗出幸福生活。易地搬迁搬出新希望,也让幸福生活扎了根。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