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大金融思想沙龙:商业银行应关注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抓住部分企业潜在的发展机遇从而调整布局

2022-05-17 10:33 中国发展网
大金融思想沙龙 商业银行

摘要:银行利润的下滑主要来自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以及计提拨备和不良贷款核销。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相对而言信用风险有所增加。区域经营的中小银行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大一些。

中国发展网讯  4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82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朱文宇,做主题报告“疫情下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江苏苏宁银行股份公司董事长黄金老、中国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党委书记及行长孔庆龙、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及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进行研讨,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主持。

会议首先由朱文宇教授做题为《疫情下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在后疫情时代,银行业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数据显示,从银行业整体情况看,2019年到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比较平稳。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呈平稳态势。银行利润的下滑主要来自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以及计提拨备和不良贷款核销。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相对而言信用风险有所增加。区域经营的中小银行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大一些。

报告强调,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做到全面风险管理,这就要求银行应从量化的角度了解在怎样的压力情景和冲击下,银行的某些监管指标可能不满足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主要是基于会计报表的压力测试框架,针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间传染风险和复合场景等在内的各种风险冲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2021年对我国银行业的压力测试,从资本充足率上看,我国银行业整体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较稳定,大中型银行风险程度较低,但银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尾部风险,中小银行对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抵御能力较弱。

报告提出,商业银行未来应将疫情可能引起的宏观变量之间的关联引入压力测试模型,重视汇率风险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如何设定宏观变量间的相关性对压力测试模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银行也应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设定适合自身经营情况的内部压力测试模型。应密切关注疫情对中小企业冲击产生的银行业尾部风险。结合中小型银行经营活动的地域性特点,这些银行怎样更好地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当地的实体经济,是疫情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研讨环节首先由黄金老董事长发言。他从两个问题出发阐述了观点。第一问题是宏观层面疫情的经济影响及相关的政策建议。前疫情对经济持续的冲击正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几乎是市场主体承受力的极限,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特别是总量政策来发挥作用,如适当调整利率、稳定汇率等。今年以来,银行业真切地感受到“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巨大冲击,直接表现就是客户的贷款需求骤减,这是过去多年没有过的。金融部门采取了较多的扶持政策措施,但是市场主体的经营中断,选择躺平的也明显增多,金融政策的作用有限。企业经营中断,个人收入中断,商业银行的尽调和贷后的一整套风险管理流程也被中断。现在不能仅仅出结构性政策,大力度的总量政策才能管用。例如,2008年11月27日利率大降108个点。第二个问题是中小银行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自救。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市场主体难以持续经营,银行业需要采取降低利率、债务重组等综合措施,纾困市场主体。银行业也要适应疫情常态化,例如提高全流程的数据风控能力,提高线上贷款业务占比。内部管理上,也要提升远程银行、在线办公管理的能力。

接着,孔庆龙行长从三个角度发表了看法。第一个是信贷优惠政策。给予普惠型小微企业利率优惠;持续推行无还本续贷。疫情以来推进无还本续贷力度较大,手续费应降尽降,对于不好识别的客户身份的,遵循应降尽降的原则让利。有效地配置资源,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管理,强化风险成本管理;精细化管理,跟踪客户动态,真正能够让商业银行精准识别需要帮扶的客户。第二个是优化信贷结构在疫情的影响下,短期内零售信贷特别是个人消费金融的需求是阶段性下降的,而公司法人客户的需求相对旺盛,银行要做出转型。例如,安徽民生银行推出了“云快贷”等产品,让小微企业通过线上在疫情期间避免线下接触。商业银行应关注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抓住部分企业潜在的发展机遇从而调整布局。安徽省就有一些新经济、新产业,给商业银行结构性调整创造了机遇,针对这种情况,民生银行在安徽成立了科创实验室,成立了科技支行,着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资管新规后,股份制银行的创新从产品创新转向了敏捷开放的科技创新;民生银行也把敏捷开放作为三大战略之一。第三个是多方主体配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主线。在银行信贷结构中,房产抵押的比例很高,很多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加总谬误造成的。很多经营性贷款依赖于房产抵押的,经营性贷款和房产抵押两件事情交织在一起是需要关注的。在银行服务中小微实体经济体现自己社会责任担当的同时,建议在风控模型中应该要考虑到司法拍卖资产的因素,能够帮我们更有效地来辨别。国家政策上,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的调控要求,整个房地产市场相关领域出现前期的波动因素有望逐步弥合,系统性风险积聚的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政策建议上,要特别关注政策精准实施和政策撤退的影响。

随后,涂永红院长从两个方面发表了看法。第一个是评估宏观模型、参数设计及压力测试需要考虑国内外的相互影响。央行在制定或出台相关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变化,还应考虑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第二个是宜宾银行针对疫情采取的管控风险的措施值得借鉴。第一,银行的经营模式与选择的信贷对象发生变化。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以线上方式进行,将中小企业贷款与供应链结合,通过商业票据融资充分享受国家的政策支持;第二,选择客户的重点是地方政府或地方担保公司支持的企业;第三,地方政府主动承担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责任;第四,调整信贷政策,把进城的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等纳入贷款对象范围;最后,参与农贷通等覆盖四川省的涉农信贷平台,总共享政府的政策、企业财务与非财务数据,打通数据信息孤岛和部门障碍,更好的开展线上信贷业务。

接下来,曾刚主任就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去年年末的三重压力、今年年初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最近疫情反复、疫情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到当下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金融学里讲不确定性就会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业今年的风险管理必然要面临着一定的压力。第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今年信用风险最大的不确定来源于房地产,因为房地产对于中国银行业非常重要,它既有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也有房地产按揭的贷款,还有大量用地产或房产作为抵押的贷款。这意味着和房地产行业相关的,或者这个行业价值波动可能会影响到贷款的质量,所以,今年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键和决心都在房地产业。第二是利率风险。银行在前几年息差收窄比较严重,主要是资产负债两端利率敏感性不太一样:负债端存款利率弹性较小,现在存款利率是有治理机制的,但实际受窗口指导调整较少;贷款利率相对比较市场化,过去一段时间,利率下行区间银行息差收窄较严重,特别是负债端存款占比比较高;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负债端储蓄存款占比较高,这类银行利息差收窄更加明显,因为它存款不动,且以定期存款为主,调整期限比较长,息差就会收窄,这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盈利。

最后,主持人赵锡军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第一,当下面临较多集中性外部冲击的情况下,进行压力测试是恰当的,能够找到比较有用的工具评估银行的风险。从报告可知,这需要一定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和经验考量。相关银行应该有所考量,央行也将其作为重要的监管工具。第二,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构成、要素、来源等方面,面临较复杂的情况。目前更多是疫情的冲击,也有 “三重压力”的冲击。也与银行自身的共性问题有关。一个问题是息差一直影响着银行资产的质量、流动性、收入、利润等等。如果这个特点没有改变,即便没有冲击,当利差收窄时,银行还是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另外一个问题是调整难度很大,银行体系承担着整个金融配置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角色。风险大部分会传递到银行体系,通过商业银行宣泄出来。第三,从抗风险情况来讲,各个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差异性很大。第四,政策层面,大家普遍关心当下宏观经济政策在疫情冲击下如何发挥作用,不同工具搭配的作用究竟如何?现在的政策工具搭配,力度是否能够应对面临的冲击和三重压力,或者今年新产生的风险要素是否能逐一应对?这些也存在不确定性,值得进一步思考。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