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好于预期!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季度生产总值1029.28亿元,同比增长7.0%
摘要:青岛西海岸新区政策性扶持创业2368人,共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300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90万元。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4元,同比名义增长6.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菁、记者安然报道 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统计局获悉,根据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为1029.28亿元,居各区市第一位,同比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4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3.82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9.97亿元,同比增长7.8%。
“今年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经济发展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实现‘开门红’,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青岛西海岸新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华说。
农业生产推进有序,农牧产品供应充足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小麦长势弱于去年同期,但整体苗情转化升级势头较好,新冠疫情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生产影响较小,春耕春管平稳有序开展。一季度,蔬菜瓜果产量2.39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13622.8吨,牛奶产量86.0吨,禽蛋产量5641.0吨,农牧产品总体供应较为充足。渔业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8.24%。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分行业看,33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4.8%,有19个行业增速超过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3%。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持续显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530家,占青岛西海岸新区规上工业比重52.5%,较去年同期扩大5.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3.7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63.1%。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3%、81.2%和4.3%。
服务业延续增长,新业态发展增势良好
一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9.97亿元,同比增长7.8%。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9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有8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增速超过20%。重点服务业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3%。新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65.3%和7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势强劲,1-2月份营业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43.1%。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新经济投资持续发力
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建项目91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重点领域投资稳步增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7%,高于青岛市34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增长88.2%,投资占比18.2%,高于青岛市7.8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1.3%,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增长贡献率87.4%。新经济持续发力,“四新经济”在建项目445个,投资额同比增长53.5%,投资占比64.3%,提升幅度为19.0%。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线上消费较为活跃
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0亿元,同比增长6.0%。按消费类型分,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零售47.7亿元,增长25.8%;限额以上餐饮营业额3.8亿元,增长14.2%。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49.1%,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2.3%,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5%,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6%。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4.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镇新增就业1287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政策性扶持创业2368人,共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300余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90万元。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4元,同比名义增长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0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5元,同比增长6.7%。
“总的来看,今年一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开局平稳,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李春华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大,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一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需求强实体,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效,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宋璟